
实验
2
穿过三年的环卫服相隔20米反光条仍不亮
实验材料:莲湖区(穿了快三年)、高新区(穿了快三年)、雁塔区(超过三年,反光条磨损缺失)、碑林区(穿了四年,反光条磨损缺失)、灞桥区(刚洗过,穿了不到半年)、曲江新区(穿了半年)、未央区(穿了一年,刚洗过)、新城区(全新)各找来一件含有反光条的环卫工人工作服以及一件警用反光马甲(穿了有一年)。
实验场地:地下停车场,光线较为昏暗
实验过程:记者将这9件衣服平整悬挂在长绳上并依次标号,衣服背部的反光条直对远处汽车。随后记者打开轿车大灯,从100米处向反光衣服驶来,观察不同距离这9件衣服背部反光条的反光情况。
实验结论:环卫服穿着超过半年,反光条的警示作用就会大幅下降;穿过三年的环卫服,相隔20米反光条仍不亮;穿着半年至四年,50米以内才能看见;穿着超过四年,警示作用完全消失。但连日来记者走访却发现,超过5成的环卫服使用在两年或两年以上,大部分环卫服反光条磨损甚至缺失。“这衣服上的反光条就是我们唯一的安全保障。”一些环卫工人说,“但衣服的更换频率却很低,都是穿烂了,没法再穿了才换衣服。”
对比国标
8件环卫服反光条无一件符合国标
记者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网站上找到了关于《职业用高可视性警示服》的国家标准,该国标对警示服无论是款式、反光材料用料宽度面积以及逆反光性能均进行了规范,并于2007年实施。其中规定,警示服装上反光条宽度不得低于5厘米,反光材料最小面积:3级警示服(0.20㎡)、2级警示服(0.13㎡)、1级警示服(0.10㎡),记者用此标准测量8件环卫服和1件警用反光马甲,发现8件环卫服反光材料宽度和面积均不达标,而警用反光马甲达到国家2级警示服要求。
记者从交警部门了解到,汽车在制动过程中所需的时间=驾驶员反应时间+制动器的反应时间+制动器的工作时间。
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与制动器的反应时间的总和约为1秒。记者计算当车速在60公里/小时,仅仅这1秒的反应时间,车辆就可以蹿出约17米。而车况良好的普通轿车在干燥路面以时速60公里行驶时,制动距离为13米。
“如果当车速在60公里/小时,整个制动过程中车辆最少也会向前继续行驶30米。照此速度车辆行驶至距保洁员20米处时才发现前方保洁员,驾驶员再刹车已经来不及了。”交警解释说,“清晨五六点这个时间段比较特殊,路面上会有一些彻夜未眠疲劳驾驶的,也会有一些刚刚睡醒上路的。这些驾驶员他们的生理反应都不是最好的状态。再加上此时路况好车速快,在光线不充足的路段很容易发生车祸。”
现实困境
目前陕西没有此类检测设备
“检测环卫服的反光条效果,核心数据是逆反系数,必须要做逆反射实验。”连日来记者咨询了多位高校光学教授以及多家光学研究所教授,他们在看到《职业用高可视性警示服》的国家标准时说,“实验要求,仪器必须可以精准地控制光源入射角和光探测器的观测角。目前陕西省还没有此类检测设备。”
陕西计量院的光学实验室工作人员说:“预计明年我们会搭建一个能准确测量此类反光材料逆反射系数的权威平台。”
专家观点
反光物质暴露在外,影响反光寿命
“其实无论是公安还是环卫工人使用的反光服装,即在布条上粘贴了有荧光反射效果的高分子物质。”西安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系宋忠孝教授说,“这些物质长期暴露在外,受风吹日晒,此外由于环卫工人工作环境较脏衣物经常清洗导致这些物质磨损或者脱落,造成没有反光效果。”
“公安的反光条上有一层保护膜,能够防止反光物质的损坏,再加上背心上大面积地使用反光条,自然反光效果要好很多,寿命也要长一些。”宋忠孝说,“至于环卫服的橘红色,其反光效果几乎微乎其微,主要是以鲜艳醒目的颜色来刺激视觉,起到警示作用。”本报记者谢涛杜俊玲
编辑:王静
安康18岁女孩小倩,在进入大学校门前查出得了白血病,这让本来就贫穷的家庭一下陷...详细>>
网曝房祖名为求自保,供出演艺圈120名明星吸毒内幕。详细>>
告诉每一个孩子:你拥有我全部的爱!爱的智慧缘于平等和尊重。详细>>
8月2日,西安,一场在省体育场举行的演唱会后,在熙熙攘攘的人流脚下,满地垃圾。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