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2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国内

  公车超标、公车私用、公车浪费……近日成为多地纪检监督部门和媒体曝光的热点。中纪委近期也明确表示将试点推行公务用车统一标识、GPS定位等制度,加大惩治力度。曝光、公示、监控——种种“药方”对于沉疴已久的公车腐败现象,能否奏效,公车改革这个“大手术”将如何有效推进?

  多地曝光公车违规

  在福建最近曝光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的典型案例中,一地税局副局长因公车私用被免职;山东省曝光7起违纪典型案例4起涉及公车违规,广州市纪委监察局的“曝光台”首次晒出涉及27单位的31辆公车违规;山西晋城市纪委曝光了中秋、国庆期间出入高档消费场所的公车车牌号码,并要求处理相关责任人……

  近期广西南宁市纪委监察局在市属媒体上用一个整版,对将近20个单位或部门的上百次公务车辆违章违法行为进行集中全面曝光。记者看到,此次公开曝光的是9月1日至10月8日期间公务车辆违章违法行为,曝光信息则包括车辆号牌号码、机动车所有具体部门等。“引入外部监督、媒体监督,对于治理公车滥用乱象,效果立竿见影。”广西南宁市纪委常委雷沛进告诉记者。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博士生导师刘献认为,从遮遮掩掩,到接受网民监督,再到主动曝光,近期国内公车监管力度明显加大。

  中纪委表示要单车核算

  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张育彪提交《关于治理“车轮上的腐败”的建议》,针对老百姓反映较多的公车腐败问题提出了“公车统一标识”“推进公车改革”等具体建议。

  近期中纪委明确回复:下一步,将督促各地区各部门严格公务用车编制和配备标准,严格购置和运行经费预算管理,实行公务用车经费在财务上单独列项和单车定额核算制度。加强公务用车集中管理,严格实施使用登记和公示、配备更新及使用情况统计报告等制度。

  此外,中纪委称,将探索公务用车统一标识制度,要求条件成熟的地区和部门积极推行公务用车统一标识、GPS定位等制度,接受社会监督。

  “监督三公消费,首先应在财政预算上明确体现和严格执行,”一位原全国人大财经委官员说,原先我国在预算编制中并没有单列的“三公”项目,今后应该越来越详细,尤其对于公车购置、花费都要严格预算,严格执行,这是治本的办法。

  湖北省政协常委、公车改革专家叶青认为,中纪委开出的“挂公牌+GPS”的药方对于加强监督是有效果的,但有一个重要前提,是加快完成公车改革、大幅减少公车保有量的基础上,再进行这些监督措施,“而且加挂公牌和加装GPS都是需要投入新的成本的,只有在大幅精简公车数量后,这种监督经济性和有效性才能体现。”

  公车治理必须要做减法

  “改革缺乏彻底性,监督缺乏透明性,惩戒缺乏严肃性,导致了多年来公车治理屡屡‘卡壳’,甚至出现越改越多、越改越乱的困境。”一位研究公车改革多年的人士说,各地出台的治理公车乱象的相关规定、政策不计其数,然而初衷良好的改革方案,不是推不下去,就是改革走样,出现了“虎头蛇尾”的案例,更有“公车照坐、补贴增加”的畸形现象。

  刘献认为,公车乱象已经成为当前必须下决心认真治理的问题,“当前必须要做减法,不仅要严控新购公车的额度,更要在存量上‘动手术’,原则上应该尽可能取消公车。”

   >>现状

  装GPS一辆车年省5000元

  据统计,广东、甘肃、湖南、四川等省份已建立了公务用车GPS定位制度。

  广州市从2011年起开始试点公车加装GPS。据广州市纪委公布的数据,按每年每车减少5000公里节省5000元计算,全市已安装GPS的8491辆车每年节省费用约合计人民币4200万元。

  此外,从2005年起,宁夏、湖北、江苏、山东、云南、新疆等十多个省份已推行公务用车统一标识。不少省份对公务车标识的外观、张贴位置等进行了统一规定,并要求所有公务用车定点保险、定点维修、定点加油。

  多数省份规定把标识贴在公务车前后挡风玻璃上,标识多采用黄、红、蓝等颜色,较为醒目,除“公务车”字样外,还多印有公务车单位名称、举报电话、廉政标语等。广东省惠州市则直接把公务车相关信息及举报电话“喷”在车上。

   >>质疑

   GPS投入和产出是否划算

  中山大学行政管理学系教授、政务学院副院长倪星说,近些年来,我国的公车改革主要有两种模式。2004年以前主要采取的模式是:取消公车,改为货币补贴。这种方式的好处就是一劳永逸,但也带来相关问题:

  很多人质疑公车补贴变成个人待遇了,另外一方面很多地方的“车补”标准很高,导致老百姓的意见很大。

  针对以上弊端,近几年中国开始推行第二种新模式,即公车统一标识,加装GPS模式。这种模式回避了“车补”带来的问题,但是也存在一些缺陷。以广州为例,近万辆公务用车装GPS设备的费用,加上设备维修等费用,这些费用累积在一起是一笔庞大的数字,因此要考虑是否造成“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据新华社、《京华时报》

编辑:手瓜

相关阅读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


华商网首页 | 新闻 | 论坛 | 视频 | 娱乐 | 体育 | 数码 | 财经 | 家居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嗨吃 | 婚嫁 | 旅游 | 潮购 | 交友 | 母婴 | 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