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30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陕西

田雪原为马寅初纪念馆题词  资料图

 

  田雪原先生 记者刘斌摄

    田雪原,男,1938年8月生,著名人口经济学专家,为新中国人口政策制定做出过突出贡献。现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著有《新时期人口论》等29部专著(含主编)、论文500余篇等。英国剑桥名人中心授予“国际知识分子名人”,美国传记协会载人《世界五千名人录》。“为马寅初先生的新人口论翻案”

  华商报:说起计划生育政策,我们绕不过新中国刚刚初期的那段历史。1949年之后,对于人口的控制问题,它的来龙去脉是怎样的?您是什么时候进入到这个研究领域的?

  田雪原:这个问题和我有点儿情结。1959年我考进北大之后,正赶上第二次批判马寅初校长的新人口论。于是在课余躲在图书馆一隅,找来《新人口论》也找来批判的文章读了起来。读着读着,被马老先生文章所吸引,觉得他讲的颇有道理;而那些批判文章,却讲不出多少道理,大都是空喊口号一类,跟大字报似的,贴标签、扣大帽子,批判一通了事。这使我着实困惑了一阵子。也朦胧地感到这是一桩错案,说不定将来会有翻案的一天。后来才意识到,正是当时这样的一种情结,引导20年后走上人口学、人口经济学研究之路。

  华商报:所以我看到很多年前的文章,您一直热衷于给马寅初先生平反?

  田雪原:是的。在前面讲的这种情结驱使下,可以说,20多年来为马老新人口论翻案时不时的涌上尽头。为新人口论翻案,牵涉到当时人口理论拨乱反正,也牵涉到对中国人口问题性质的认识。为马寅初翻案,为新人口论平反,把颠倒了的历史重新颠倒过来,充分认识中国人口的过剩性质,为大力控制人口增长、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铺平道路,才有了后来的人口生育政策。

  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始末

  华商报:1973年的时候,中央提出的“一个不少,两个正好,三个多了”的人口政策,也基本延续到了1979年,可1980年怎么就突然提出了只生一个孩子?

  田雪原:新中国成立后,曾有过1953-1957年、1962-1973年两次生育高潮。尤其是第二次生育高潮期间大约出生了3.2亿人口,形成人口年龄结构中异常庞大部分,存在一个潜在的新的生育高潮。尽管批判新人口论之后形成人口越多越好的形而上学理论,但在实际上却不尽然,人口快速增长的问题,还是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不是吗?

  粮食要粮票,买布要布票,自行车、缝纫机、手表等日用工业品都要工业卷等票证,短缺经济的矛盾处处显现出来。在这种情况下,人口过剩的矛盾凸现,节育政策也不断强调。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个不少,两个多了,三个正好”,代表了政策的不断演进过程。而到70年代末期,更出现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的口号。

  领导强调人口控制,群众中也有要求生育一个孩子的声音。如山东省荣成县136对夫妇签字要求“为革命终生只生一个孩子”。在这种情况下,1980年3-5月,中央书记处委托中办召开五次人口座谈会,先在中南海西楼会议室,后转到人民大会堂,最后形成文件在中南海勤政殿。讨论的中心议题,就是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是否可行,会遇到哪些问题,如何应对。

 [1] [2] [3] [4] [5] 下一页

编辑:秦一乔

相关阅读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

华商网首页 | 新闻 | 论坛 | 视频 | 娱乐 | 体育 | 数码 | 财经 | 家居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嗨吃 | 婚嫁 | 旅游 | 潮购 | 交友 | 母婴 | 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