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8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天下 > 国际博览 > 正文
摘要 : 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拥有美国和英国国籍的科学家约翰·奥基夫以及两位挪威科学家梅-布里特·莫泽和爱德华·莫泽,以表彰他们发现大脑定位系统细胞的研究。今

  花絮

  成史上第四对共同获奖夫妇

  梅—布里特·莫泽和爱德华·莫泽现年分别为51岁和52岁,是历史上第四对共同获得诺贝尔奖的夫妇,也是医学奖领域第二对获奖夫妇。

  莫泽夫妇获悉得奖消息时的情景颇为戏剧性。梅—布里特告诉路透社记者,他当时正在实验室和同事探讨研究数据,接到诺贝尔奖委员会来电。

  “因为讨论的东西太有意思了,我差点没有接电话,”梅—布里特说 ,“感觉太奇妙了,我一直跳着尖叫着……我为我们一直以来获得的所有支持感到如此自豪,人们一直对我们所做的工作怀有信心,现在终于有了回报。”

  梅—布里特的丈夫爱德华因当时还在飞往德国的航班上,没有第一时间得知获奖。他事后告诉挪威电视台记者,他在客机着陆后打开手机,看到大量电子邮件、短信以及“大约120个未接电话”,翻阅内容才知道获奖。

  至此,历史上同时获得诺贝尔奖的夫妇达到了四对,而开此先河的就是大名鼎鼎的居里夫妇。因对放射性物质的研究,皮埃尔·居里、玛丽·居里夫妇一同获得了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此外,因对人工放射性的开创性研究,法国科学家伊雷娜·约里奥—居里和弗雷德里奥·约里奥共同获得了1935年诺贝尔化学奖,他们是居里夫妇的女儿和女婿。美国科学家卡尔·科里、格蒂·科里夫妇因发现糖代谢中的酶促反应而共同获得了194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据新华社

  展望

  中国下个突破有望是物理奖

  未来首个中国籍诺贝尔科学奖得主将出现在哪个领域?记者就此采访了汤森路透集团首席分析师大卫·潘道贝里。

  记者:您认为中国的学术机构最为缺乏什么?

  大卫:我认为,以往中国学者最为缺乏的是欧美享受了数世纪的经验和机会。但现在,中国科研已经快速成熟起来,并且在某些领域已经很成熟而且达到了世界级水平,例如中国的基因组计划项目。

  记者:我们知道,最近一次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是作家莫言。那么您认为中国的诺贝尔科学奖将何时有所突破,且出自哪一个领域呢?

  大卫:我认为,在2020年前中国将获得一个或是多个诺贝尔奖。而在本世纪20年代,中国获得的诺奖数量将会更多。

  我认为未来中国的诺贝尔奖将很有可能来自物理科学研究领域而不是生物科学领域。也就是说中国的下一个诺贝尔奖很有可能是化学奖或是物理学奖。当然,生理学或医学奖也不是没有可能。


  记者:这是否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中国科学家获得诺奖?

  大卫:是的。在过去约十年的时间里,中国在同行评审期刊的论文产出量从2000年时4%增长到了现在的16%,实现了惊人的增长,

  与此同时,这些论文的引用率也与日俱增,现在都已经达到了世界级的水平。在汤森路透看来,被划分为“高引用率”作品级别的中国学者数量也在不断上升。1981年至2001年间,世界顶级学者中,中国学者的数量达到了2%。而2002年至2012年间,这一数字已经上升至5%。据《法制晚报》

编辑:曹静

相关阅读

上一篇:蒙古前总统逃至韩国 恩赫巴亚尔生平介绍
下一篇:掘金vs湖人:科比伤愈回归 林书豪上演新东家首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