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血法将“无偿献血制度”写入法律,这也成为了我国献血的基本制度。如今,它走过了15年。而血荒、无偿献血、高价用血等问题似乎却日益凸显

“无偿献血,终身荣耀。”
这是无偿献血最朗朗上口的一句标语。
对热心的献血者来说,一本红皮烫金印字的《无偿献血证》就能满足对他们的褒奖——这不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健康的储蓄。献血者及其父母、配偶、子女不仅可以在用血紧张时优先用血,更可以享受用血报销的待遇。
但在最近一段时间,这本亮红的《无偿献血证》有点掉色。
据媒体报道,广州的谢女士与丈夫已无偿献血1800毫升,并取得了《无偿献血证》。然而,在丈夫急救需要输血的时候,她却被告知,目前医院缺血,有献血证也没用,她必须互助献血,“先献血再用血”。
无奈之下,谢女士和亲友急忙赶到献血点,3人共互助献血800毫升,换来了等量的血液,暂时解了燃眉之急。
可能这仅仅发生在医院缺血的情况下,但无疑让献血者凉了心。更让人心寒的是,有人不献血却弄到了《无偿献血证》,享受着优先、报销的待遇。
同样在广州,丽芳的儿子因病必须进行每20天一次规范输血。为了省输血费,丽芳和丈夫在献血车前挽起了袖子。毕竟,只要献够600毫升,孩子就可以免费用血。
然而,夫妻俩的血液不合格,儿子用血成了这个家庭最大的经济负担。
“搞一张献血证”,身边有人指点迷津。“货真价实”从“货真”意义上讲,这张证确实出自广州血液中心,上面署有你的名字,印章齐全;而“价实”则在于,你根本没有去献血,只是提供了3000元的办证费。不仅能用血报销。当外地户口入户广州时,这张献血证能帮其获得宝贵的加分。
对此,一位业内人士分析,这其中深层次的原因,说到底是缺血。
的确,又一个“季节性‘血荒’”来临了,这是最实际的困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