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文艺出版社副总编、翻译家曹元勇向记者回忆了上世纪90年代阅读莫迪亚诺几部重要作品《青春狂想曲》、《暗店街》、《环城大道》的印象——有点历史感,有点寓言色彩,写得也比较短、比较抽象,有点杜拉斯的感觉。“即使莫迪亚诺今天得奖了,我也不会把他当成一个特别大的作家,至少在小说观念上、在语言上,他没有特别让人惊艳的地方。”
那么,究竟是什么让这样一位“写作不让人吃惊、获奖倒让人吃惊”的作家载入了史册?曹元勇认为,首先是法语文学的魅力。“在西方文化传统中,法兰西文化是一个重要的源头,其辐射面直达北欧、俄罗斯。在当代,法国文学总有自己的追求和创造,引领了多次文学潮流,这是法国文学了不起的地方,我感觉这次获奖是法国文学的又一次胜利。”其次是莫迪亚诺个人写作上的坚持,“他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写作,到现在也写了四五十年了,由于他的坚持,才成为了法国文学重要的作家”。
袁筱一也持同样观点。她说:“法国人不再像19世纪那样有大的潮流、流派和文学集团去影响世界,但当代的法国作家还是在坚持写作,不受外界诱惑地坚守文学本身的东西,以文学立命。这次的获奖,就是坚守的成果。”
政府出面向世界推介本国作家
袁筱一提到,在坚守文学本身的写作之外,莫迪亚诺的获奖还拜一个重要因素所赐:法国政府文化政策长期不懈积极扶持。她告诉记者:“参加巴黎书展也好,参与法国文学的翻译项目也好,总能感觉到法国从政府层面在非常努力地向世界推荐他们认为好的作家和艺术家,为他们扩大影响力。”
编辑: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