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8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九州 > 社会新闻 > 正文
摘要 : 记者调查发现,杨信在任时,刘迎霞强行收购齐齐哈尔自来水公司案的背后,是地方党政官员打着改革的幌子,为个别人谋取私利的影子。

  今年9月份,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原市委书记杨信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纪检部门立案调查,这让齐齐哈尔市百姓又一次想起今年2月份被撤销全国政协委员资格并“失联”的女富豪刘迎霞。这一地级市政府要员与“最美政协委员”到底有着怎样的利益交集?

  记者调查发现,杨信在任时,刘迎霞强行收购齐齐哈尔自来水公司案的背后,是地方党政官员打着改革的幌子,为个别人谋取私利的影子。这种不履行科学民主的决策程序,以权压法、以权代法的错误思维和行为,不仅酿成难解的后患,也留下深刻的教训和警示。

  权力与资本携手让法律成了摆设

  一次由地方政府主导的水务改革,为何如此惨败并留下后遗症?

  记者调查发现,当年的水改无论从决策上,还是具体操作上,都未严格在法治框架下进行,人为干预、以权代法痕迹明显。

  作为改革的见证人,齐齐哈尔市水务局原副局长孔凡荣介绍,2002年齐齐哈尔自来水公司刚刚成功改革完毕:由原来的纯国有企业变成了一个政府控股75.8%、职工占股24.2%的股份制企业,股权结构合理,产权明晰,公司上下人心振奋,当年就赢利1000多万元。但还不到一年的时间,2003年,市里再次提出改革,这种决策的科学性令人怀疑。

  记者得到了一份当年哈尔滨翔鹰集团《关于投资收购齐齐哈尔自来水公司全部国有股权意向的请示》材料。这份材料表明关于此事的部分决策经过:翔鹰集团向齐齐哈尔市委市政府提出收购意向,时任齐齐哈尔市委书记的杨信批示:“抓紧运作,形成方案”。

编辑:高良

相关阅读

上一篇:南方都市报副总编辑王钧猝死 盘点离世的媒体人
下一篇:女子虐打女童近5分钟 网友称好心疼质疑拍摄者(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