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纠冤假错案坚持零容忍
“冤假错案是公平正义的大敌,也是法治中国的大敌。作为确保司法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人民法院一直对冤假错案采取零容忍态度,防纠冤假错案取得显著成效。”贺小荣说。
据介绍,各级人民法院不怕自曝家丑,勇于依法纠错,错案发现一起纠正一起;不怕承担压力,敢于直面、敢于担当,对证据不足的依法判决无罪,保证无辜者不受追究。
坚决依法纠正“张氏叔侄强奸杀人案”等一批重大冤假错案,依法宣告投毒杀人案被告人念斌、被羁押近12年的涉嫌故意杀人案被告人李怀亮等无罪,一系列举动充分显示人民法院保障程序和实体正义的态度和决心,赢得勇于自纠错误的舆论认可,也引发社会公众“正义或许会迟到,但却不会缺席”的强烈共鸣。
为贯彻落实中央政法委《关于切实防止冤假错案的规定》,最高法发布《关于建立健全防范刑事冤假错案工作机制的意见》,强化机制建设,防范冤假错案。地方各级法院对待错案也不再讳疾忌医,展现出有错必纠的信心和决心。
贺小荣表示,下一步,最高法将联合有关部门研究制定相关规范,严格实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进一步明确排除非法证据的程序和标准,建立对被告人、罪犯的辩解、申诉和控告认真审查、及时处理的机制等,确保冤假错案防止、纠正、责任追究机制落实到位,严防发生冤假错案。
推进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
实行人民陪审员制度,是人民群众依法参与审判、监督审判的最直接形式,是健全司法权力监督体系、弘扬司法民主、促进司法公正、提高司法公信力的重要措施。
贺小荣说,根据中央统一部署,最高法发布《关于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在北京等10个省市部分中级法院和基层法院开展试点,内容主要包括扩大陪审员选任范围,全面落实“倍增计划”,建立统一管理的信息库,落实随机抽取原则,完善陪审工作机制,进一步扩大陪审案件范围等。
“下一步,将加强人民陪审员法律常识、诉讼程序、司法礼仪等方面的定期培训,切实提高履职能力。进一步落实人民陪审工作经费,探索建立经费保障标准及定期调整机制。”贺小荣说。
编辑:王振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