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
“用这些酷刑吓唬吓唬贪官”
“有刑具展示很正常。”家住淮安府署附近的王大爷表示,府署是根据以前历史上的样子复建的,“当时淮安府是非常大的,就有刑具,复建这个也很正常,古代刑法就是这样残酷的。”王大爷认为,“展示的东西,历史上本来就有,别带着小孩子看就成。”有人说,“该给贪官们看看,古时候是多狠,要来就来狠的。”也有网友称,看这种酷刑能吓吓贪官们。
“听故事就行了,没必要看实景”
“太可怕了,很恶心,简直毛骨悚然。”有网友在看到网络上的图片后表示,古代刑法太残酷了,现在展示出来,是不是太残忍了。
有网友表示,这些古代的刑罚,在历史书上看的时候就觉得很是可怕,现在社会不同了,讲讲以前的故事就成了,为何还需要制作成蜡像展示出来,而且画面还这样可怕,谁有胆子去看呢?
链接
看中国古代是怎样“反腐”的
中国古代国家政权明确提出了加强廉政建设的原则,总结各时期的廉政规定和事例,中国古代王朝在廉政文化建设措施方面大致归结为以下五种。
1.清洗运动
这是古代国家政权在廉政文化建设措施方面最为暴力、血腥的一种,通常具有涉及人数众多、株连广泛的特点。主要是为惩罚违反廉政规定官吏。
2.设立专门人员、机构管理
历代王朝政权,为保证官吏的清正廉洁,在政治体制上还专门设置了察廉之官和常设机构。秦汉时期作为朝廷三公之一的御史大夫最重要的职责就是监察百官,同时设立巡视地方的刺史监察地方。
3.惩贪奖廉
历代王朝统治阶层充分认识到了官员腐败必然导致人民苦难,从而引发社会混乱,国家败亡。因此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提出:明主治吏不治民以及国家必有文武,官治必有赏罚。根据法律规定,官职用以任贤,爵位用以赏功,并把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作为任贤的原则。在中国古代历朝历代,对贪赃枉法官吏的处罚也是相当严厉的。
4.高薪养廉
以高薪保证官员生活使其达到廉洁自律的思想出自于北宋改革家、政治家王安石提出的廉政方略“饶之以财”“约之以礼”“裁之以法”,即是为了达到廉政的目的,改革俸禄制度,以纪律加强对官员的约束,并用法律手段惩治贪官污吏。清代时,进一步发展为养廉银制度,本意是想藉由高薪,来鼓励官员廉洁,并避免贪污的发生,因此取名为“养廉”。养廉银的来源主要来自地方税赋,因此视各地富庶与否,养廉银数额均有不同。一般来说,养廉银为薪水的10倍到100倍。
5.完善考核制度
在中国历代廉政文化建设实施的措施中,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在于完善相关官吏考核制度。
根据网络资料整理
编辑:白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