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光建:最难的是高考的问题,涉及到大学教育部门在不同地方的名额,这和高教资源不均衡有很大的关系,这个问题解决还是有一定难度,主要问题集中在北上广深,这可能真的需要创造条件,可能是要逐步解决问题,是要针对这几个大城市。
同时,住房保障和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中考和高考的资格一样,被列入了居住证持有人逐步享受的权利及便利。许光建认为,住房保障需要地方政府“真金白银”的财政支持。
许光建:住房保障是地方政府真的要花钱的。如果大城市真的都要提供哪有那么多钱,即使说现在都能提供,也需要排队,确实是政府要为老百姓提供便利,确实是需要过程。
不管是现在已有的新权利还是未来会逐渐有的权利,这都只是“户籍改革的一部分”,有分析认为,如果要想让打工者或在他乡居住的人真正融入他们正在居住的城市,还是要从根源上解决他们的身份问题。为此,在《征求意见稿》中,特别明确了有关落户政策:居住证持有人符合居住证发放地人民政府规定的落户条件的,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未成年子女、父母等可以在居住地申请登记常住户口。
不过,对于不同人口规模城市居住证落户的条件不同。城区人口50万至100万的中等城市的落户条件为在城市有稳定就业并有稳定住所,并按照国家规定参加社会保险达到一定年限,但对稳定住所不得设置住房面积、金额等要求,对参加社会保险年限的要求不得超过3年.
对于大家特别关注的北京、上海、广州,这些特大城市,征求意见稿中要求:城区人口5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应当根据综合承载能力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具有稳定就业和稳定住所、参加社会保险年限、连续居住年限等为主要指标,建立完善积分落户制度,合理设置积分分值。这也就明确了,北京、上海、广州要在积分制下来进行居住证的落户。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授竹立家认为,这是为了避免出现一些发展中国家出现的“贫民窟”的类似困境。
竹立家:从国际而言,因为我们国家是发展中国家,根据印度、巴西以及阿根廷的经验,当城市的承载力非常脆弱时,特别是一些大城市周边就形成了所谓的贫民窟,换句话说,这些人没有固定工作、也没有稳定住房,在这种条件下,他们的生活条件是相当差的,但他们却放开了,结果就是造成了大量的贫民窟的形成,因为一般来说,人们还是向往大城市,因为大城市机会比较多,但事实上,大城市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结果在发展中国家,因为工作机会、费用问题等,就造成了大量的贫民窟,我国要吸取这种教训,作为发展中大国、一个正在向城镇化迈进的大国,我们要避免这种类似的困境,因此,这种积分标准相对来说是合理的。
(央广网)
编辑:秦一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