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组部牵头抽查官员财产申报 没抽到的官员算过关?
2010年5月,中办、国办修订印发了《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要求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每年如实向组织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自觉接受党组织监督。但是,由于“只填报不核实”,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报告制度的执行效果。5日,中组部公布了抽查核实中管干部、省部级后备干部个人事项报告结果。(12月7日《京华时报》)
中组部牵头抽查核实官员个人事项报告情况,查出了一批“问题官员”,其中,5名拟提拔中管干部被取消提拔资格,数十名厅局级、县处级考察对象被取消提拔资格。特别是,此次抽查,查出了官员财产申报“只填报不核实”的弊端,可以说是一种通病,表明这项报告制度形同虚设,丧失了对官员进行监督约束的作用。
不可否认,官员财产申报“只填报不核实”,客观上助长了一些官员弄虚作假行为。当然,我们不必怀疑官员的政治觉悟,对于财产申报,既然成为一项制度,虽不会积极响应,但也会被动配合的。如果拒不申报财产,则有“此地无银三百两”之嫌,就会成为众者矢之的“靶子”,相信没有官员会主动当“靶子”。问题是,官员的财产包罗万象,良莠不齐,哪些可以公开,哪些不宜示人,还得仔细考量一番。而“只填报不核实”,正好给了一些官员“精心谋划”的足够空间。
编辑:秦一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