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组部牵头抽查官员财产申报 没抽到的官员算过关?
可以预料,最终公布出来的财产,都是经过官员精密“过滤”了的财产,是经得起“阳光”曝晒的“耐热”财产。如工资收入、住房、子女就学就业等,这些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也是领导和同志们众所周知的,多公布几次又有何妨?还有入股投资、婚丧操办的收益,身边的人也略知一二,不公布其中的一部分,是难以过关的;至于那些隐性收入、灰色收入以及其他来历不明的收入,当属个人“隐私”,是断然不能拿出来“晒”的;除非组织上有极大的智慧查出来,否则,决不能“主动交械”。
可见,,官员财产申报“只填报不核实”,使这项报告制度,成为搞形式、走过场的“花架子”,这显然有违这项制度设计的初衷。特别是,仅抽查便发现了一批“问题官员”,可见,还有许多“问题官员”,因没有被抽查,而逃脱了监督,成为“漏网之鱼”。
因此,官员财产申报,不能止于中组部“抽查”。全国这么多的官员,谁申报的财产真实可信,谁申报的财产真假难辨?谁公布的是“庐山真面目”,谁又仅是“犹抱琵琶半遮面”?要对所有官员申报财产的全面性和真实性进行查证,这就要求地方组织和纪检监察部门必须拿出超常的智慧,去应对一些官员的“智慧”。换言之,对于官员申报的财产,有关部门应进行跟踪调查核实,确保内容和数据真实可信,经得起时间和监督的检验。
编辑点评:
抽查就是形式主义,就有很多人有投机取巧的空间,如果问心无愧,何必怕放到阳光下“晒晒”呢?
编辑:秦一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