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市民在日常出行时,也大多选择乘坐公交车或地铁
香港的人均收入水平比西安高很多,但香港九成市民愿意乘坐公交出行,因为在香港乘公交车舒适、便捷,不但速度快,而且省钱。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香港在公共交通方面进行了大笔投资,公交路网完善,每年都根据容易发生拥堵的路段修改公交线路。在香港乘坐公交车,排队上车不拥挤,大多公交车上都有座位。香港的巴士有乘座人数的明显标志,双层巴士还标明上、下层的座位数和允许站立人数,对防止超载起到极好的警示作用。
香港既有白天通行的公交车,也有24小时运行的公交车,市民任何时间出门,都能就近乘坐上公交。此外,香港进行城市规划时,把居民区、商业区多设在地铁沿线,让地铁充分发挥分担路面交通压力的作用。采访中,香港很多市民和官员认为,发展公共交通,是解决拥堵最有效的办法。
建立体交通适应未来需求
立体化交通是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香港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就确立了建设立体交通体系的构想,当时地面道路交通压力还不很大,政府便决定筹集资金提前修建地铁和高架路等设施,适应未来交通的需求。
国际化大都市都因建成了立体化交通体系,而使交通需求矛盾大为缓解。西安要尽可能多地开辟通行渠道,增加地上和地下的交通设施,充分挖掘道路的通行潜力,投入资金发展立体化交通。
香港骑自行车出行的人很少,大多骑自行车的市民是为了健身,为此,香港专门在一些偏远闲暇路段修建有自行车道,机动车无法驶入;而在繁华市区,很少见到有自行车道,市民大多乘坐公交车出行。为了方便行人出行,香港有全日行人专用道,不许机动车辆驶入;还有部分时间行人专用道,以及车辆减速慢行、减少交通流量的悠闲式街道。
多用高科技增强监控能力
仅在2002年,香港运输署就投资6000万元港币建立计算机交通运输咨询平台,市民可以随时从互联网上获得最新的文字、图片、视频交通信息,了解即时交通情况。
2006年,香港在主要公路上安装包括闭路电视、可变信息路牌、行车道路管理、超速摄像机、事故探测器等智能化交通管理设备,以提高交通管理效率。
今年,运输署计划再投资1亿元港币,设立新的计算机交通事故管理系统,新系统可自动侦察道路上发生的交通事故,并即时发放路面信息给公众,届时,处理每宗交通事故的时间均可大幅度缩短。
交通执法重罚重判
西安全年的交通事故约有13万~15万起。而香港每年的交通事故只有1.43万起,严格管理是减少交通事故的法宝,也是香港交通有序运转的法宝。
在香港,一切必须依法而行,交通方面由于重罚和重判,市民养成了良好的交通习惯,自觉遵守交通法规。
例如对于车辆超载,香港警方在这个月初进行了打击车辆超载的专项行动,只要驾驶超载货车,就属于犯罪,首次被定罪要处罚5000元港币并监禁3个月;再犯,则罚款1万元港币并监禁6个月。
例如,香港运输署规定,为了保证交通安全,私家车禁止使用有色玻璃,必须使用运输署认可的安全材料,符合政府对透光率的要求。倘若未能符合以上标准,则属违法,车主一经定罪,最高可被判罚款1万元港币和监禁6个月。
学哪些
控制汽车增长
通过在香港采访,记者发现,如果在控制私家车增长方面借鉴香港经验,最初看起来会影响到西安的汽车销售,影响汽车产业,但从长远看,如果城市交通瘫痪,不仅仅瘫痪一个汽车工业,还会波及所有的行业,当交通成本变得无限大的时候,汽车产业也不会良性发展。
市政施工多在深夜进行
香港的市政施工监管很严格,很少见到把路面围挡起来,占用路面而不施工的。在一些道路上,比如重铺路面,为了减少对交通的影响,都是一小段一小段地围挡,把工程分成多个阶段进行,并且大多在假日或深夜进行施工。
记者采访中获悉,香港负责道路施工的路政署工程监督,不但要监督工程进展,有时还要负责处理一些其他事项。一名叫李国辉的工程监督曾接到过市民有关附近居民在道路隔离栏上晾晒衣物的投诉,李国辉就和同事贴出告示,表示在需要时,会把摆放在公用道路栏杆或灯柱上的衣物移走。
开通校车减少家长开车接送
在香港,孩子上学、放学大多乘坐校车,校车会从孩子所住街区直接到学校,并且分为上学线路和放学线路。
据了解,截至今年6月底,香港共有5100辆校车。校车有学校自备的,也有校车经营企业的车辆。香港运输署规定,所有校车都必须配有跟车保姆,在行车和上下车时协助司机看护学生,不可超载,不可以让孩子独自留在车上,保姆要保证接送途中没有遗漏,所有孩子均安全抵达。校车的车窗上都贴有“小心学童”的提示牌,车内座位必须是符合儿童乘坐特点的保护式座椅。校车必须严格在预定时间到达接载地点,除非所有孩子均上车,否则不得提前离开。
对照香港,把脉西安:西安司机开车爱加塞 行人闯红灯不怕车
“老港”开车与前车保持两秒车距 学生从小受教育
香港采用重税准入制限制私车增长 年轻人很少买车
发展公交是治堵最有效办法 建立体交通适应需求
专题:西安网络公开日“畅通西安大家谈”
出行攻略:“给力”西安市民出行 城市因交通顺畅更美好!
近期缓堵措施:西安新建道路5年内禁开挖 大货车不得上二环高架
建议:原陕公安厅副厅长为缓堵提建议:政府要实行责任制
专家为西安缓堵出招:城墙内应该只让公交车通行
拥堵症结:西安究竟“堵”在哪 聚焦古城道路交通十大现状
暴走缓堵:华商网友“环城暴走”为西安缓堵出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