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响应“因地制宜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政策时,重点放在了撤点并校,而忽略了“方便学生就近入学这一前提”。
昨日,作为汉中代表团中唯一来自学校的省人大代表、城固师范学校高级教师刘永侠针对农村撤点并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撤点并校一刀切带来诸多问题
建议:保留合理必要的教学点
刘永侠称,当下撤并的学校多在边远的贫困地区。并校后,孩子们早起摸黑上学,晚上摸黑回家,几十里山路,路上还要被狗追、被蛇咬,一路上担惊受怕。
撤点并校后,孩子们的寄宿增加了许多问题:一方面,寄宿加重了农民负担,哪怕以一天十元生活费来算,一个月就要两三百元,这对于纯种地的农村家庭来说,是个不小的数字。另一方面,寄宿学生的吃住成难题。一些学校保证不了一人一床,一个宿舍挤几十个学生,甚至三个学生挤一个被窝。年龄小的孩子生活不能自理,被褥衣服很脏;有尿床毛病的孩子因为怕羞不敢晒被子,只能盖着湿被子睡觉。撤并后的六七十人一个班级的“大班制”,让教学质量难以保障。
刘永侠建议:撤点并校必须因地制宜,防止一刀切。在交通不便的地区仍需保留必要的教学点,防止因布局调整造成学生辍学。
家对寄宿孩子来说只是课本上写的字
建议:不提倡10岁以下的孩子寄宿
长期从事一线教育的刘永侠认为,幼小的孩子远离家庭,没有父母的关爱,不能与亲人交流,只能被动地接受学校的封闭教育。长此以往,孩子们除了应试,其他什么都不懂、不会。一些留守儿童,父母在外地打工,原本就与父母接触少,一寄宿,连爷爷奶奶的关照也没了,家对他们来说成了课本上写的文字,家庭温暖、亲情教育都很难给他们以直接体验,这对他们的家庭观念、亲情培养极为不利。
刘永侠建议,对10岁以下的孩子,不提倡寄宿,要合理地布局低年级的教学点,让孩子们能就近入学。对已合并、有寄宿生的学校,要完善设施,增加生活教师,配备校医和心理辅导老师,对寄宿生予以伙食补助。对贫困生要免费提供食宿。本报记者刘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