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西省人大十一届五次会议上,西安代表踊跃发言。 记者 张波 摄
本报讯 (记者程慧 赵辉) 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剧,有关老人退休后如何发挥余热的问题,成为省两会关注的焦点。在省人大十一届五次会议上,省人大代表王一萌呼吁,陕西人才战略应该考虑退休人才的“再开发利用”,建立老有所为、发挥余热机制,设立银色人才中心,实现全省退休人才大流通,让他们尽其所能服务社会。
百姓声音 “退休后闲得发慌”
“退休后闲得发慌,无事可做。”63岁的张英老师退休后在家,一向忙碌惯了的她觉得非常不适应。老伴还上着班,女儿在外上大学,自己每天一个人在家,“整天除了每天转转早市,强迫自己出来转转,几乎都很少出门。”
在老伴建议下,去年她开始给社区里的孩子们义务辅导功课,孩子们在她指导下进步很快,她也重新找到了自己生活的乐趣,“才60多岁,我身体还很好,也有精力,闲着太可惜,跟学生们在一起生活充实,人仿佛一下子也年轻了。”
张老师说,新老师上岗要有几年适应时间,再过二三十年就退休,“国家好不容易培养的人才真正在岗位上发挥价值的时间很短,几十年的教学经验浪费了。”
会外调查 老年人渴望老有所为
“离退休人员中拥有很多专家和专业技术人才,他们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只因到了退休年龄离开工作岗位,不能继续服务全省社会经济发展,实在是很遗憾。”省人大代表王一萌表示。截至2011年上半年,仅陕西省离退休人员就达到136.48万人。
“老有所为、发挥余热”目前已成为退休人员的愿望,他们渴望能继续为社会作贡献。
两会建议 设“银色人才中心”
王一萌说,大多数发达国家中,往往通过提高退休年龄、建立到达法定退休年龄继续留岗工作等鼓励机制,尽力发挥“老有所为”人力资源行为开发。
“借鉴国外模式,设立银色人才中心。”王一萌建议,陕西人才战略应考虑在全省范围内建立各行业退休人才网络信息平台,为全省各类退休人才、企事业单位提供就业信息和人力资源,促进全省人力资源开发建设;同时,出台政策鼓励全省范围内各企事业单位中的高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队伍到达法定退休年龄后,到省内二级城市、区县工作或进行技术交流和指导,以发挥人力资源效益最大化效应;各级政府也应建立相应的支持鼓励机制,实现全省退休人才大流通、人尽其才的管理机制,充分开发和挖掘退休人力资源,发挥退休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管理才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