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汉睡桥下影响市容,广州有人浇筑水泥锥对付?近日网友的这则爆料,在微博引起热议。经记者验证,广州白云、天河确有多处天桥和高架桥底,浇筑了水泥锥,却没有单位站出来认领。街坊称,这些地方曾经流浪汉聚集,自打有了水泥锥,流浪汉被迫迁走了。
网上曾有一幅图片流传很广,公园的收费长椅,椅面上有钢制矛头,投币后矛头收起方能落座,如今这一“创意”在广州有了现实版,只是这耸立的水泥锥无法收拢,没人有勇气躺在它的上面休息。
对于无家可归的流浪者来说,城市天桥下是他们最后的容身之地,想不让流浪汉流落街头,城市应完善救助帮扶体系,而不是“别出心裁”栽植水泥锥,这种看上去排列整齐、给人以森然之感的水泥锥,伤害的不仅是流浪者,其体现出来的冷漠与排斥,也会刺痛善良人的心。
没有单位站出来认领,表明立锥者也有羞耻之心,这不由让人好奇,当初决定在天桥下浇筑这些水泥锥,突破行为底线的单位决策者,是如何克服羞耻心的?既然当初能偷偷地浇筑,现在不妨光明正大地铲除,城市文明中容不下这由水泥锥构成的尖刺。
有人认为浇筑水泥锥可能是为了阻止汽车违规调头或停车,这个说法很难成立,设立一个交通监控摄像头比铺设这么多水泥锥要省事、有效得多。事实上,为水泥锥寻找任何存在的理由都是困难的,包括流浪者睡桥下影响市容的说法,流浪者也是城市的组成部分,如何对待流浪者考验一个城市的胸怀,水泥锥显然不是胸怀的象征。
铲除水泥锥是一种补救方式,但同时也要拔掉更多存在于城市中不必要存在的防卫之刺,只有城市对所有守法公民不再心怀芥蒂,那些无形的“水泥锥”才会彻底消失,城市才能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家园。
韩浩月(相关报道见B8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