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国数据中心能耗占全国能源耗电总量的5%,是美国的3倍。而数据中心真正的耗能大户则包括不间断电源(UPS)、配电系统以及制冷系统在内的基础设施。”工业和信息化部政策法规司综合处处长郭秀明的粗略统计则表明,全中国的电子产品,尤其是电脑,耗电量加起来相当于三峡一年的总发电量。(7月3日《中国经济周刊》)
这不是危言耸听的噱头,而是当头棒喝的警示。在环保绿色和生态文明为现代人奉为圭臬的社情下,信息时代看似环保的新生活方式大大地欺骗了沉醉其中的现代人。这种庐山之惑带来的惊诧促我们反思,我们须臾不可离的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是提升了我们的生活质量还是侵入和掌控了我们的生活。一次停电可以让超级美国的城市陷入黑暗和瘫痪,一个骇客简单编程的病毒可以摧毁这个网络并从虚拟空间传导至现实社会,让宏大的社会系统陷入恐慌...这不只出现在灾难电影中,而是历次工业革命带给人类的辩证逻辑。
第一次工业革命发轫于英国,在成就大英帝国“日不落”全球地位的同时使英国伦敦变成了煤烟雾霾笼罩的“雾都”,从而使诗意栖居于田园生活的地球从此为污染所困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电气化,城市变得万家灯火,但再难有仰望星空的浪漫与联想,汽车飞机让人出行便利,但也造成了能源的大量消耗和污染。正在进行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生物技术极大地挑战着伦理底线;核能技术的利弊还在争议中。作为第三次科技革命核心的电子计算机,也成了耗能的“电老虎”。
中国一直都非工业革命的主角,获益少,却承接了工业革命的太多副产品。尤其是第三次科技革命,高能耗、高污染在发展中的中国表现得异常明显。中国的发展如何“可持续”?破解之道,主要在于“开源”,就是让中国从制造业和消费品大国转型为创造业和发明者大国,开辟生态文明引导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