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8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国内 > 国内 > 正文
摘要 : 在对中华鲟2013年自然繁殖情况及现有资源状况进行调查时,野生中华鲟种群面临灭绝危险。

  新闻资料

  中华鲟:长江“活化石

  中华鲟是与恐龙同时代的生物,身披五行骨鳞、体型庞大,成鱼体长可达5米,最大体重可达千斤,寿命可达百岁。由于数量稀少,1996年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濒危物种。 

  中华鲟在地球繁衍了1.4亿年,亲历了长江的形成和变迁,有“活化石”之称。近年来,受涉水工程、航运、捕捞、污染等影响,中华鲟群体数量逐年减少。科研部门统计,洄游至葛洲坝下的中华鲟繁殖群体数量1982年有1000多尾,而现在一年仅有100多尾。 

  2013年10月31日至12月31日,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国水科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等多家科研机构,在葛洲坝下数十公里水域对野生中华鲟繁殖群体开展年度联合监测。 

  在这个目前已知的野生中华鲟唯一产卵场,多家单位用尽各种科技手段,发现野生中华鲟100尾左右,却始终未见产卵活动。这是32年来首次未监测到野生中华鲟自然繁殖,专家初步认为是由上游水库滞温效应叠加水温不能正常下降所致。 

  多年来,中国从未放松过对中华鲟的保护,1982年即成立专门保护中华鲟的中华鲟研究所。经多年研究,三峡集团中华鲟研究所2009年首次取得中华鲟全人工繁殖研究成功,使得保护中华鲟具备不依赖野生亲鱼实现规模繁殖的能力。 

  2013年12月,中华鲟首次实现了单性繁殖。 

编辑:王振力

相关阅读

上一篇:台风"海鸥"16日登陆琼粤 中央气象台15日发橙色预警
下一篇:江西万人同时洗脚 孩子给父母洗脚创造吉尼斯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