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8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国内 > 国内 > 正文
摘要 : 公务游是附着于旅游业之上的毒瘤,随着公款、公务游被“踩刹车”,旅游消费主体向家庭消费回归,这既是事实,也是大趋势。

  十一长假,是大多数人眼里雷打不动的出游季。但今年国庆假期景区门票整体下降,也带给我们诸多思考。

  门票收入下降不必忧 服务打折才是大问题

  据国家旅游局消息,10月1日至7日,全国纳入监测的124个直报景区共接待游客3169.2万人次,同比增长3.8%;门票收入16.04亿元,同比下降2.43%。

  热门景区遇冷、门票收入下降,多少有些出人意料。但硬邦邦的数据应该不会说谎,细究背后的缘由,似乎下降也有道理,在连续多年的“黄金粥”体验后,景区管理者开始分流或限流应对,出游者也选择了错峰出行。国家旅游局整体监测数据显示,“游客选择出行时间、目的地更加理性。北京、上海、广州等地许多家庭选择城市周边游,出行时间多为假期中段,避开了高速公路出行高峰。九寨沟、黄山、峨眉山等传统热门景点通过推出分时段进入、车辆限行分流、景点志愿者引导等方式分流,有效避免了拥堵”,显然,在此语境下,门票收入焉能不下降?

  眼睛盯着门票,多少反映出旅游经济等于门票经济的固有思维——过分依赖门票收入,必然不会重视服务,而不重视服务又必然会导致在提高门票上做足文章,这就是当前旅游经济的真实写照,也是旅游乱象的根源所在。

  五台山一盘“台蘑炖山鸡”400元,西安大雁塔一照相馆索要游客1380元照相费,千百个景区都在卖同样的“特产”……许多景区、各种旅游乱象,成为网友吐槽的对象。

  门票整体收入有所下降,不必忧虑,服务质量不升反降,才是大问题。明眼人一看就晓得,当门票经济已触及天花板,不转而认真琢磨服务质量,发展旅游恐怕就是句空话。

  曾经很火的公务游逐渐开始冷清下来

  同样,来自国家旅游局的“工作总结”提到,今年国庆期间,游客出行方式更加多样化:自驾游成为市场主力军;高铁游成为人们主要出游方式,“高铁旅游圈”的形成……这都是可喜的亮点;当然更大的变化与亮点,正如泰山管委会一工作人员所言,“今年团体游确实少了很多,尤其是公务团体。”

  国庆节前,中央多个部委就发布了“关于国庆期间落实八项规定的通知”,对公款消费、公款接待、公车私用、公款旅游、节日福利等“节日病”制定了“高压线”。中办、国办也再出禁令,将党政机关会议举办的禁区从12个风景名胜区扩展至21个。在倡俭治奢的大背景下,公务旅游终于和高端白酒、高端餐饮等涉“公”行业一样,逐渐开始冷清下来。

  公务游是附着于旅游业之上的毒瘤,随着公款、公务游被“踩刹车”,旅游消费主体向家庭消费回归,这既是事实,也是大趋势。

  “带薪休假”来了 黄金周将何去何从?

  今年9月初,《国务院关于同意建立国务院旅游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批复》发布,这意味着假日办退出,国务院旅游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取而代之,联席会议办公室就设在旅游局。假日办被取代,国人休假方式从“黄金周”向“带薪休假”转向的特殊背景下,黄金周何去何从,也随即成为一个疑问。

  有专家比对2008年的《带薪休假条例》和去年《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发现“都没有提‘黄金周’的概念”,政府工作报告及前不久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常务会议也重申,“将落实带薪休假作为地方政府的重要任务”。

  换言之,按照新的意图和定位,要主推带薪休假,2015年的公共节假日会如何安排,存在一定的变数。

  2014年是假日办最后的告别。可以说过完了今年国庆节这个既定程序,假日办就将正式完成使命。来年,“联席会议制度”将为我们的公共节假日“做主”。回顾这些年的黄金周,可谓毁誉参半,有功有过,希望新制度新机构能接过假日办的棒,将国人整体的休假福利推向前进。

  ■专家解读

  旅游回归理性趋势更明显

  昨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宋瑞接受华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国庆长假国内多个景区“遇冷”,说明分散旅游、回归理性的趋势更为明显。这其中既有游客的理性选择,也有景区的积极努力。

  宋瑞说,从总体上看,全国监测旅游景点人数同比下降是一个值得欣喜的现象。但这些景区点游客数量的减少并不一定意味着总体出游人数的减少。回顾过往,游客过于集中于知名景区点,不仅令游客遭遇人山人海,旅游体验大打折扣,而且给这些景区点接待设施、服务能力和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压力,甚至引发安全事件。现在游客分流,不仅缓解了对这些热门景点景区的压力,也促进了其他非知名景区点的发展。这是令人欣喜的趋势。未来这种趋势还会延续、也应该延续下去。

  宋瑞表示,就个体而言,部分知名景区点游客数量的减少,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影响也是积极的。以九寨沟为例,去年国庆长假,单日4万余人进入景区,给各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今年供给和需求两方面都有了改变。从供给方来看,九寨沟景区内外实行“一体化”联动,分享信息,综合协调;景区自身也通过各种方式,采取了预约、分时、分流等措施,每天对进景区人数进行实时公布;阿坝州还开发了九环线路进行分流。

  从需求方来看,游客也开始错峰旅游,并接受了预定、提前购票等方式。供需两方面的共同努力,使得景区接待量保持在相对合理的、最大承载力范围内。这些做法值得在其他景区推广。

  华商报记者 刘苗

编辑:刘超

相关阅读

上一篇:中国体操男团勇夺六连冠 张成龙单杠一锤定音
下一篇:女子帮助流浪男孩获赠百万支票 曾在三原做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