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8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国内 > 国内 > 正文
摘要 : 杨振宁好友、新加坡世界科技出版公司主席潘国驹也告诉重庆青年报记者,“翁帆可以很好地照顾杨先生,我认为她照顾得非常好”。

92岁杨振宁:我与翁帆不宜要孩子

  而在看电影时,杨振宁常常自嘲:“我看电影,了解的速度不如一般人,一方面是耳朵有问题,不过不只是这个。我跟翁帆看电影,她会觉得,'喔,原来杨振宁这人并不怎么聪明'。”“每看完一部电影,过一两天他就完全忘了,我再跟他提起,他就说没看过。”翁帆也证实了这一点,“他说他年轻时就是这样,一部电影看上十次,都不会觉得闷。”

  他们也常常在一起朗诵诗歌,甚至将一些经典诗歌进行改编。徐志摩的《偶遇》就被二人改成了:“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心,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你我相逢在晚霞灿烂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不要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两人有时会到香港中文大学寓所小住,空闲时,二人会去石澳旁的小岛游玩。杨振宁开一辆1980年买的老式日产车,于繁华都市中甚是醒目。

  从杨李分裂看婚姻观

  杨振宁对婚姻有过很多论述,其中最奇妙的莫过于曾用与诺奖搭档李政道的分分合合来隐喻婚姻:“我们的关系,比我们和我们太太的关系更密切……在破裂的时候,与一个婚姻的破裂,是同一等级的痛苦。”

  由于两人对获得诺奖的最大发现中,各自所起作用无法达成一致意见,两人在后来分道扬镳。此事或最终成为科学史上最大的悬案。其中对

  错是非,无法评说,即便周恩来、奥本海默、吴健雄等重要人物都试图弥合或者厘清此事,也均告无果。

  李政道认为,台湾记者江才健的《杨振宁传》得到杨振宁的授意,“他想通过此书重写历史,通过对我进行污蔑和贬低来索取根本不属于他的荣誉”。

  杨振宁则在与两人的共同恩师吴大猷教授的通信中这样描述昔日搭档:“成名后,他的内心起了恐惧。他自知对Parity贡献极小,极怕世人会说他不该得诺贝尔奖。这种恐惧与强烈的竞争心交织在一起,腐蚀了他的人品。”

  杨振宁在信中强调:“政道是一个极聪明的物理学家,吸收能力强,工作十分努力。”笔锋一转,他又写道:“可是洞察力与数学能力略逊一筹,所以1962年以后文章虽然写得很多,没有什么特别重要的。越是这样,他的恐惧心病就越厉害……”

  吴大猷则表示:“这是一件极其不幸的事,但真相不会永久被掩盖。”

编辑:白玫

相关阅读

上一篇:APEC会议北京机关单位放假6天 机动车单双号限行
下一篇:吉尼斯最薄手机出炉 国产金立新款总重140克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