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8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九州 > 社会新闻 > 正文
摘要 : 在此中学校园内,赫然有电子屏幕打出了“热烈祝贺我校女婿埃里克·白兹格荣获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的字幕。把美国科学家埃里克·白兹格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拉扯到“中学女婿”,似乎有点牵强附会。

  当下无处不在的浮躁

  就算是“我校女婿”,人家获诺奖,恐怕与娶了你的“女儿”,并没有多大的关系。或是“军功章”里有你“女儿”的一半,但吉娜是那么多人家的“女儿”,大而化之,埃里克·白兹格还是蚌埠乃至中国的“女婿”,这“一半”里能摊到“我校”的,也是微乎其微了。

  当然,既然有着那么一层关系,表示一下祝贺,比如向吉娜发个短信、微信什么的,分享一下高兴,也应是人之常情。但挂出如此醒目的告示,当然不只这层意思。显然,这是要“搭车”、“沾光”,借机炫耀一下自己,甚至显示“诺贝尔奖离我们很近”。说到底,是一种当下无处不在的浮躁。

  而这正是“我校女婿”的让人忧虑之处。本来应该是很远的荣耀,却偏偏要拉得离自己很近,甚至巴不得套到自己的头上。如果说是无用功也罢了,其实却是无益有害。专注于这样的哗众取宠,又会有多少精力放在自己的学生身上,并着力于当下教育水平的提高?如果是这样,因为“我校女婿”的“诺贝尔奖离我们很近”,而反而起着迷幻的作用,诺贝尔奖之类,只会越来越远。

  钱夙伟

  建议

  攀女婿不如培养好儿女

  看罢新闻,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不是个滋味。埃里克·白兹格出生于美国安娜堡,10月8日,埃里克·白兹格获得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作为中国人祝贺一下无可非议。分享快乐,也是人类的共同美德。

  但是把美国科学家埃里克·白兹格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拉扯到“中学女婿”,似乎有点牵强附会。埃里克·白兹格夫人吉娜是安徽蚌埠人不假,吉娜小学就读于蚌埠大庆路小学,初中、高中都就读于蚌埠一中。吉娜高中毕业后考取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以此推理,吉娜所在任何一所学校都可以来拉“女婿”,不仅如此,吉娜的出生地、祖上所在地,再到县里、市里、省里都可以称“女婿”,来拉一条横幅或大做“女婿”文章。

  据报道,就在去年的10月7日,2013年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之一的斯坦福大学教授托马斯-C·苏德霍夫因的夫人,也是中科大毕业生(陈路)。中科大也都这样说了:“想获得诺奖就娶科大女生吧! ”还有网友感慨,“说来说去,科学家们的‘圈子’也不大嘛,难道诺奖也有自己的‘朋友圈’? ”

  “亲连亲连到北京”的树攀藤、藤缠树的攀亲攀奖,不过是为了争得面子或者是挖掘名人资源,与争名人故里如出一辙,实际上是利益之争。女儿女婿都是自己的好,获奖也是自己的好,攀来诺贝尔奖不过是嘴上、面子上光荣一下,并没有货真价实的含金量。如此攀诺贝尔化学奖“女婿”,不如培养个“好儿女”,让中国的儿子、女儿、女婿、媳妇都向“诺贝尔”看齐,当我们攀上诺奖高枝,获得我们自己的奖项,那才是真正值得骄傲自豪的事。

  汪代华

  疑问

  洋得主认可“丈人”吗

  疑问随之而来:就算如今对中学生的“早恋现象”,已经不像过去一般谈虎色变,但也不至于“开放”到了可在中学校园里大谈特谈“我校女婿”的地步了吧?否则的话,你一所中学倒是自说自话地攀上了“诺奖女婿”而沾沾自喜,但对现今仍在就读初高中的那些“校女”们而言,这样随便热抱“洋大腿”的荒唐叫法,究竟利焉弊焉?

  国人好“攀”,近些年来,为了那些“××故里”,早已争得面红耳赤、各不相让;由今而论,遇上了一个“诺奖女婿”,新闻媒体之上,岂止是“我校女婿”,诸如“蚌埠女婿”、“安徽女婿”甚至“中国女婿”的报道字眼,也是层层升级、频频入眼。让人疑惑的是,一片“女婿争夺战”的虚热之后,在那诺奖洋得主的本人眼里,他到底又认可了多少“虚拟丈人”们的美意呢?

  何必多抱“诺奖女婿”的洋大腿。对于异国他乡的诺奖得主,咱们非但用不着动辄以“女婿思维”而沾沾自喜、津津乐道,倒是正如一些网友所议论的那样,该多去思考和反省于:不少在国内品学兼优的“校女”“校儿”们,去了异国进一步求学深造后,咋就往往选择把“根”也扎在了人家那儿?如此说来,称外国的诺奖得主是“××女婿”,又有几多可吹可擂之处;反过来,有朝一日,让咱们的诺奖得主,屡屡成为异国攀附的“××女婿”或“××媳妇”,那才是真正的面上有光、可喜可贺了!

  对于诺奖的争取,不以为然,未必就是一种好心境和好姿态。然而,热衷于通过“女婿思维”来求得内心的某种微妙平衡,似乎也该有话直说地指出其矫情与不妥了。

  司马童

编辑:新闻实习生

相关阅读

上一篇:小米黄牛兜底:线下渠道分销 两年半收入逾千万
下一篇:传《康熙来了》停播 蔡康永经纪人回应没这个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