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三季度GDP同比增长7.3%,增速略低于前两季度。在新常态下,经济运行继续处在合理区间。这与前不久各地召开三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传出的信息相吻合。由于各地反映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下一步如何让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之内更加合理,成为大家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
判断当前经济运行是否处于合理区间,不仅要看增速,还要看增速背后的结果。从前3季度看,就业形势相当不错,1至9月份城镇新增就业超过1000万人,提前完成目标任务;物价指数总体比较稳定,1至9月份上涨2.1%,明显低于预期涨幅。至于增速本身,早在今年3月全国两会闭幕会见中外记者时,李克强总理就已做出明确回答。他说,“我们既然说GDP增长的预期目标是7.5%左右。左右嘛,就是有弹性的,高一点,低一点,我们是有容忍度的。”这个容忍度,不仅是保证比较充分的就业,还要使城乡居民收入有所增长。最新数据显示,前3季度,扣除价格因素,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9.7%;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9%。与此同时,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比上年同期缩小0.05。基于此,我们说国民经济继续运行在合理区间,依据是充分的。
进一步分析,当前经济运行态势不仅总体平稳,而且是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一是需求结构持续改善。前3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48.5%,比上年同期提高2.7个百分点。二是节能降耗成效不断显现。前3季度,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4.6%。三是产业结构更趋优化。前3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46.7%,比上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2.5个百分点。上述积极变化表明,伴随改革红利的持续释放,企业数量迅速增加,新商业模式快速成长,电子商务和现代服务业日趋活跃,已逐渐转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在增速放缓的情况下,我国经济仍能保持较大的就业弹性,这与深化改革、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和服务业加快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编辑:王振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