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市场乌云笼罩
奢侈品与中国反腐在大数据上的关联,中外媒体、行业咨询分析公司,其实是几乎所有人,都注意到了。
2012年底中央出台改进作风的八项规定,2013年反腐动真格,力度前所未有地持续加大,“苍蝇老虎一起打”,巡视组制度形成排雷式高压强度,“大老虎”们接连落网,威慑作用非比寻常,打掉了不少人的贪欲之念。
随着反腐成果的不断显现,几乎与此同时,奢侈品行业的中国市场,开始了“跌跌不休”的下滑。
最新的数据来自10月15日美国咨询公司贝恩联合意大利奢侈品行业协会发布的《全球奢侈品市场监控》。这份报告分析认为,2014年全球个人奢侈品消费增速将仅有2%,即目前汇率下的2230亿欧元,这是2009年以来最低增速,而中国市场则将出现奢侈品进入中国大陆以来的首次负增长。贝恩预测,今年中国市场的奢侈品销售额将会下跌2%,而这一数字在2013年还有7%的增长。
报告还明确地指出,是中国大力度的反腐败措施造成了市场的萎靡。
其实,早在今年2月,美国《纽约客》杂志就这样写道:别让奢侈品行业的积极笑容蒙骗了你,这是它们最艰难的时期。由于中国政府打击腐败的努力,从北京到日内瓦再到巴黎,品质精良的亚麻布和精致的钟表早已蒙上了一层灰。
确实,与前几年中国市场的意气风发相比,这两年,全球奢侈品行业颇为失落。
豪华手表业无疑“受伤”最深,甚至有行业顾问表示“遭遇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彭博社报道说,在2011年“黄金时代”,高档手表在中国大陆的销售增长率高达40%,而2013年则下降了11%。更详细的数据来自瑞士钟表业联合会,2013年第一季度,瑞士对中国的手表出口额较前一年同期下降了26%——这是“大势不好”的重要信号,因为这个数据逆转了瑞士高档表在中国市场上长达十年的增长态势。结果,这一整年的数据是,香港地区和中国大陆的瑞士手表出口总量分别下跌5.6%和12.5%。2014年1月至4月传来的还是下跌的消息,瑞士出口大陆的手表总量较2013年同期又下降4.4%,较2012年同期更是下降27.6%。面对亚太市场的需求疲软和大量库存,历峰集团旗下的Cartier钟表生产和组装部门决定从11月起开始减产。
编辑:秦一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