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环保厅厅长何发理和政协委员、市民代表就环境保护方面的问题展开讨论本报记者张杰摄
PM2.5 是直径相当于头发二十分之一的颗粒物,已有研究普遍认为PM2.5是导致灰霾天气的主要原因之一。PM2.5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被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2016年是全国对PM2.5监测的最后年限,我省初步方案是提前一年实施,即2015年。如果条件允许,可能再早一些。
昨日上午,省环保厅厅长何发理做客“华商会客厅”,与政协委员、市民代表一起共同探讨、交流环保问题,并回答本报前期征集到的部分市民提出的有关环保的问题。
PM2.5来源汽车尾气和燃煤烟气占近四成
主持人:我省目前PM2.5监测情况如何?何发理:实际上,我省对PM2.5的关注比较早。在去年制订“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时,就提出了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设想,并提前一年启动;去年5月和11月,主管环保的副省长江泽林先后两次专题研究PM2.5的防控问题。
截至目前,我省共设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常规监测点位87个,主要监测PM10。其中11个设区市全部设立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布设监测点位50个;从2010年以来,在周至、凤翔县、韩城等20个县延伸布设37个大气自动监测站。
腾讯微博网友:我省PM2.5的来源有哪些?
何发理:我们正在进行PM2.5污染源的解析工作,现在掌握的主要来源有:第一,我省地处黄土高原,大气中的本底值相对较高;第二,燃煤烟气中排放的细颗粒物,占到18%左右;第三,机动车尾气中排放的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占到17%-18%。
监测PM2.5可能会加快或加密建监测点位
主持人:现在许多城市都列出了对PM2.5监测的时间表,不知道我省情况怎样?
何发理:省委、省政府对PM2.5的防控非常重视。我省准备采取分阶段、逐步实施的办法对PM2.5开展监测防控。今年西安市率先开展监测,明年关中五市一区和延安市开展监测,国家要求2016年是全国对PM2.5监测的最后关门年限,我们省上初步的方案是计划把最后关门年限提前到2015年,即到2015年全省全部开展对PM2.5的监测工作。如果有条件,可能还会加快或者加密监测的点位。
PM2.5 的防控是一个系统工程,我省制定一系列防控方案,待方案形成后,会及时向社会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