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注站的衣食父母
彩票投注站的站主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内心并不想看到“问题彩民”的出现,但是现实却不容他们去同情甚至干预,因为他们依附于彩民而生存。市口的好坏以及基础彩民数量,甚至“问题彩民”的多少都决定着投注点的生存状况。以徐汇区长桥地区为例,在该地区的一条马路上,在短短的500米方圆的距离上,聚集着四个彩票投注站,在其中的一个投注站上,站主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坦言,如果没有这些执著的“问题彩民”,投注站的生存就会遇到困难。
他说:“我是一名外来务工者,妻子也在本地区打工,夫妻俩还要抚养一个正在上学的孩子,在这里做彩票生意已经有好几年了,每月必须完成3万元的销售指标,也就是说每天必须保证有1000元的销售额,这样才能拿到1000多元的底薪,如果在这3万元的基础上,每超1万元,就能多拿200元的奖金,如果连续三个月完成不了3万元的指标,就要受到停机一天的处罚。”
他有些失望:“我当然希望彩民投注的金额越大越好,这样才能保证自己收入。但你别看现在有些彩民对彩票潜心研究,投注的金额其实并不是很大,一般每次在几十元左右。偶尔才会也有一次投注上千元的。”
记者在另一个投注站了解到,这个站地理位置相对好一些。站主说,每天只要保证基础彩民和流动彩民的基本量,完成月度任务应该问题不大。站主说,他的月收入一般在3000元左右。对于“问题彩民”,他“心怀感激”:“没有他们,我这个投注站恐怕早就关门歇业了。”
为了招揽客户,投注站内一般都摆着招财猫、财神像,一些彩民投注前往往都会对着财神像拜拜,“财神保佑,财神保佑。”
对“问题彩民”的产生,投注站的老板们也有自己的思考,他们认为除了想一夜暴富的心理外,还有发行机构以及媒体过度渲染的原因。在闵行区一个彩票投注站,记者看到一张海报,上面写着:超级大乐透一等奖获得者落户本市虹口。站主说:张贴这样的海报就是为了招揽生意。
这样的宣传方式让彩票公益性让位于博彩性,尤其对奋斗中的年轻人误导作用不可小觑,正在上海一家证券公司工作的张玉林是一名不折不扣的彩迷,他今年才20出头,却有10年购买彩票的经历。他对记者说;10年前当时还在读中学的时候,就开始买彩票。正是受到了这类宣传的引导。每天他把早饭钱省下来去购买彩票。起初只是觉得好玩,时间久了,逐步地对彩票产生浓厚的兴趣,每天放学回家,功课没有做完就研究起彩票中的数字排列,有时候对某个开奖数字进行一番冥思苦想,甚至半夜里还会起床进行推论。最后以至于学习成绩急速下滑。看到儿子中邪一般,父母眼睁睁的只能干着急。
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小张依然每周光顾彩票投注站,投注的金额也比过去增加。体彩、福彩接连开出两个史上大奖的新闻近来不断被媒体炒作,投注站的老板这阵子跟张玉林聊天时也跟他开玩笑:坚持买,说不定,下一个幸运儿就是你。
张玉林觉得奇迹不是没有可能:人家能中亿元大奖,我中几百万元总有可能吧?
中奖者的烦恼
因为亿元、数百万元大奖的得主一直保持神秘,记者只找到一些几十万元的中奖彩民,结果发现,中奖者亦有他们的烦恼。原先在上海闵行区一家大型企业工作的周盈就是其中的一个。两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在下班的途中,按照推算的号码买了一组彩票。当天晚上开奖后,周盈十分幸运地获得一个近百万元的巨奖。消息很快传到了工作单位,在各种道喜声中,周盈一一请客。然而事情并没有完结,没有多久,朋友买房向他开口借钱,这让周盈左右为难。一天晚上,周盈正在熟睡,感觉有人进门打开她家放钱的橱门,这让周盈吓得浑身冒汗,猛然从睡梦中惊醒,这时才意识到自己做了一个恶梦。此后为了摆脱没完没了的纠缠,周盈不得不离开原先的工作单位,并且重新买房搬离原来居住的地区。
此外在吴泾一家企业工作的林小姐,一次偶然的机会买了一组福利彩票,结果中了20万元的奖金。然而,没完没了的请客接踵而来,这让她无法忍受。她说,原本想拿到奖金之后,给家里添置一些东西,改善一下自己和家人的生活。但是那些没有止境的请客,让人实在无法忍受。如果答应请客,奖金有限。如果不答应,背后立刻就会传来非议。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林小姐选择了离开这家企业。
很多人以为中奖者得奖后多半会将钱用来改善生活,但实际上并非如此,记者采访时发现,一些彩民虽然偶有一定的收获,但是他们的目标更高,中的奖金很快又会用来购买彩票。
彩民王华几年来累积中奖2万多元,但这些钱都被他用来买彩票,他解释:“我的目标是500万元,不拿到就誓不罢休。”
他话音刚落,站在一旁的投注站老板就反问:等中了500万元,你真会收手?那时候你恐怕心更大,目标就盯着亿元大奖了!
王华不以为然:“我不贪!”
“不贪你会盯着500万元?得了吧,这种心态的,我见多了!”投注站老板不以为然。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彩民为化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