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瞰延安市南郊。20多年前这里只是荒芜的沟壑,如今已成闹市区。乘上延安市公安局警务航空支队的直升机,记者飞至陕北黄土高原的上空,身下是一片片翠绿的林海,人们传统印象中满眼裸露的黄土高坡,已被退耕还林(草)的绿色染遍。新华社记者陶明摄
拼版照片:延长县安河镇康家山退耕还林前(上图)和退耕还林后(下图)的对比(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题记:2009年11月习近平在陕西调研时指出,伟大的延安精神教育滋养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凝聚人心、战胜困难、开拓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弘扬延安精神,要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始终牢记“两个务必”,保持延安时期那么一种忘我精神、那么一股昂扬斗志、那么一种科学精神,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懈奋斗。
新华社记者陈凯星、李勇、姜辰蓉、闫帅南
在安塞,人们突然发现,腰鼓没那么好看了。更让人没想到的是,这竟和延安如今的“绿色”有关。
鼓手们白羊肚毛巾、羊皮坎肩一样没少,腰鼓打起来依旧红绸翻飞、鼓声如雷,细看却发现少了昔日黄土激荡的场景,气势顿时泄了一半。今日延安,满目青山,已很难找到裸露的土地,安塞县政府只好专门辟出一块黄土地,作为演出的“舞台”。
这只是延安退耕还林中的一个小插曲。2000年以来,延安的植被覆盖度从46%提高到67.7%。从上世纪末开始,一场波澜壮阔的“绿色革命”在这块红色圣地上开展。延安人以执着的“延安精神”改造河山,在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黄土地上埋头苦干,为世界提供了一个短期内“生态可逆”的成功样本。
编辑:王振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