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二 平均票价为每人次4.3元
起步6公里内每人次3元
6-12公里 每人次4元
12-32公里 每10公里加1元
32公里以上 每20公里加1元
票价不封顶
地铁调价方案二强在哪?
分流短途乘客 更有可操作性
地铁调价的第二套方案获得了24位代表的“青睐”。大家认为,最主要的“好处”是,能分流短途乘客,有利于地铁和地面公交的合理分工。
作为专家学者代表,北京工业大学城市交通学院的陈艳艳明确支持方案二,理由是方案二适当提高了起步价格,对中长距离的出行者有利,可将部分短距离的出行从轨道转移到地面公交上来,减少轨道的高峰压力,提高公交车的载客率和运行效率。
市人大代表郭继孚认为,方案二更有利于地铁和地面公交的合理分工。“两方案价格基本一样,五公里内稍微有点差异,方案二更优惠。”
公交集团的员工洪崇月也认为,方案二能突出公交适合中短途出行、地铁适合长距离快速出行的职能分工,鼓励刷卡乘车,便于乘客的快速上下车和运行效率的提高。
北京市人大代表李文杰在北京地铁运营四分公司昌平线西二旗站区工作,她从地铁一线员工的角度认为,方案二更有可操作性。她说,大家都知道现在北京地铁高峰54座车站限流,但不知道的是所有大客流车站以及有明显高峰的车站都要提前预制车票,“如是单一票制,提前预制车票没有任何问题。但调整后,票种多了,到底需要提前制哪种?这是以后操作上的大问题。”
消费者代表李静提出,方案二能否起步价调整到2块,让起步价和现行的票价水平相衔接,给大家心理安慰和实在的优惠,对短途的人群体现少乘坐少付费。
不同声音
应维持3公里以内乘车2元
唯一选择方案一的王晓明代表,退休前在市规划院从事交通规划工作。王晓明摆数据说,目前地铁平均运距15公里,3公里以下乘客占4.36%,3-30公里的乘客占绝大多数,超过30公里乘距的乘客只占7%。按这个方案,3公里以下乘客不受调价影响,3-30公里的乘客受的影响大体上相同,超过30公里乘距的乘客所受影响较大,但支出累计后可打折优惠。
“近距离的乘客大多数有便利的地铁出行条件,未来随着地铁新线的建设和运营,站点周边直接覆盖的居住人口和就业岗位会越来越多。”王晓明认为,从方便乘客的角度考虑,应维持3公里以内乘车2元。
特写
听证会代表陈小兵:
“我通过晨报广泛了解市民建议”
“在获知自己成为公交票价调整听证会的代表后,我积极调研,并通过《北京晨报》等媒体开设的反馈渠道,广泛了解到许多市民对本次调价的意见和建议。”昨天听证会上,第一个发言的听证会代表、市政协委员陈小兵将北京晨报读者的意见融入了自己的听证会发言中,将晨报读者的想法带到了听证会上。比如他建议:“轨道交通应优惠无收入的儿童和学生群体,对年满60周岁以上的老年群体也应设置优惠票价。”
陈小兵一口气提了九个建议。
第一,鼓励持卡,普通单次票价应高于持卡票价。第二,要特别优惠中长距离的通勤族,为这个群体设置票价更便宜的特定线路和特定区域往返的优惠票种。第三,鼓励持卡联乘,在轨道地面公交双向转乘时票价应予优惠,同时可对转乘时间设定限制。第四,建议对持卡乘坐轨道和地面交通的打折额度合并计算,即无论乘坐轨道交通或地面交通均实行满额打折。第五,应持续增加公交一卡通购卡和退卡的网点,方便广大市民。第六,公共交通企业应严格控制成本,加强运营水平和效率,持续提高公共交通服务的水平和质量,如缩短车次之间的间隔。第七,轨道交通也应优惠无收入的儿童和学生群体,对年满60周岁的老年群体也应设置优惠票价。第八,在保证安全运行的前提下,应鼓励运营企业加快计费系统的升级改造,尽早出台低峰优惠票价,以及多票种和多票制方案。第九,对低收入群体建议采取直接发放交通补贴的形式给予补助,对残障人士建议持卡免费。
编辑:曹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