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活力无限 打造产业链抢占制高点
来自省统计局对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分析,我省新兴产业结构呈现“五大二小”态势。节能环保产业实现增加值仍位居战略性新兴产业第一位,占到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25.1%。新材料产业实现增加值占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22%,增长23.8%,增速相比去年同期提高7.2个百分点。受三星投资项目带动,新材料产业中电子功能材料制造大幅增长,行业前景十分看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生物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占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45.8%,其中生物产业同比增长17.8%。新能源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仍处于培育期,增加值占到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6%。
增速一上升三持平三回落。在三星投资项目带动下,新材料产业增速上升,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虽受下一代信息网络产业、高端软件和新型信息技术服务增速较低影响,增速小幅回落,但在上半年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企业调查中,62.5%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调查企业认为行业运行前景乐观,信心十足。节能环保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产业增速基本与去年同期持平。高端装备制造与新能源汽车增速回落,但调查中一半调查企业均认为行业运行乐观,企业信心良好。
有信心就有动力。据了解,我省积极以科技成果中试为抓手,聚集各方力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产业技术制高点。
在航空领域,着力攻克航空发动机、关键零部件、机载设备配套能力等技术瓶颈,打造“研发——制造——试飞——检修与外包”产业链;
在航天领域,打造“卫星资源、专用软件、物联网技术成果—卫星通信广播、卫星导航终端及位置服务、北斗卫星空间基准授时、自主遥感信息”、“嵌入式软件、感知芯片、导航芯片——物联网系统与应用”等卫星应用产业链;
在半导体领域,打造“电子级硅材料、大直径单晶炉—硅片、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半导体器件”产业链;
在生物产业领域,打造“生物工程技术研发——生物医药”产业链,建设陕南原料药种植加工基地,西安、咸阳、杨凌生物技术研发生产基地和生物医药研发服务外包基地;
在新材料领域,发展“碳纤维装备、碳纤维原材料——碳纤维——碳纤维制品”产业链,以一个元素打造一个产业链的方式,重点发展钛、钼、钒、镁、锆、铌、钽等元素的“金属提纯——合金材料制备——合金材料应用”产业链;
在节能环保领域,打造“水处理技术—水处理装备——水体治理服务”产业链,“大气治理技术——气体治理装备——大气环境治理服务”产业链,“垃圾处理新技术——垃圾处理装备——垃圾治理服务”产业链。
随着我省自主创新能力稳步提高、国际领先科技成果不断涌现、产业规模逐步扩大、产业聚集效应的加速显现,我省积极培育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做大做强,成为支柱产业;大力推进生物、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发展壮大,成为先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必将成为陕西经济增长、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支撑力量。
(本版图片均来自网络,请作者联系本报以付薄酬)
编辑:王振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