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日凌晨,船只尚未靠岸时战斗就已经在海上爆发。离敌5里时,主攻团团长兼政委邢永生呼叫军指挥所要求炮火掩护。
5分钟后,设在大陆的炮群开炮。几乎同时,金门守军也开炮拦截登陆部队。炮声隆隆响彻海天。
尚在海上、船上的244团遭受第一次较大伤亡:三营弹药供应船被炮弹击中,燃起冲天大火;团指挥船中炮,团参谋长朱斐然腹部重伤,肠子流出,作战参谋程金荣当场牺牲,团参谋樊景禹受伤倒地,测绘参谋、司令员、警卫员、船老大等也都负伤。
在此之前,漆黑的海水已经向这支士气高昂但毫无渡海作战经验的部队展示了它的恐怖之处,只不过恶果推迟到登陆时才显现出来。
第一梯队的船只起航后最初十分有序,但由于船只型号杂乱不一,临时征调来的船工不熟悉航道,加之各船之间仅以手电筒灯光为信号进行联络,起航后的队形渐渐出现了混乱,编队被打乱。
史料记载,当晚正盛东北风,在航行中已被打乱编队的第一梯队在还未到达登陆点时,就已经偏离了航向,这导致几乎所有船只实际登陆点最终偏离预定地点。
登陆上岸后,部队建制被打乱已成必然。
步兵班班长、徐钦林老乡,初一登岛即中弹牺牲。“我眼睁睁地看着他死在那的。一批批地倒下去,海滩上一片死尸。”
尽管有伤亡,登岛部队的突进势头依然凶猛,“部队很快就突进了四五华里,占领了金门岛上好些个村庄。国民党青年军的几千人一见情况不妙,就缴械投了降。”
但天亮之后,形势开始变得不利起来。国民党部队出动飞机开始往海滩上投放炸弹、燃烧弹。搁浅在海滩上的船只悉数被毁。
“我回头看那些木船的时候,都已经着了火了。”徐钦林心想,“坏了,后援部队很难上来了。”
但眼前的场景让他无暇多想。
登岛之前,徐钦林带了一万多发子弹,上岛之后就开始拼命地打,“打得他们看着就倒,一片片地倒,但还是苍蝇一样哄哄的往上上,就是打不完。”
“我那个机枪在那打得那么厉害,有个战士还冲到我机枪前面来,照着我机枪打,一个手榴弹扔过来,打到那么个程度——我打了那么多仗,那么厉害的一些仗。从来没见过那么个场合。”
战至25日黄昏,重机枪阵地已无步兵掩护,面临被包围的危险,徐钦林于是下令撤出阵地,向西南方向撤退。
“我的一个班是18个人,突围的时候,看着看着倒一个,看着看着倒一个,都是亲兄弟一样的人啊……”徐钦林干枯的眼睛里开始泛出泪花。
突围之后,重机枪班只剩下4名战士,徐钦林右小腿中枪被打断,鲜血直流,被一名河南籍小战士背到连长跟前。在将手里的重机枪交给连长后,徐钦林只得退出战斗。
首次成建制全军覆没
金门战役前,国民党金门守军为李良荣第22兵团第5团,兵力在2万人左右,非蒋介石嫡系部队且装备极差。
对于这支残兵败将组成的对手十兵团并未在意。
不过,由于预计到解放军可能借涨潮登岛,22兵团恰在10月24日下午举行了大规模反登陆演习,直到黄昏方才结束。
结果,几个小时过后,解放军线头部队果然在这一线登陆,登陆点选择与李良荣的判断不差分毫,而战斗的情景又与白天演习的情况如出一辙。
一攻一守,巧如演习。
即使如此,已无后援的解放军登岛部队仍然表现了顽强的战斗力,与数倍于己的守军展开了殊死搏杀,并一度占领数个阵地。
10月25日入夜,“最危险的一夜”。因整日激战,双方伤亡极大,所有部队都已投入战场。国民党十九军军长刘云瀚后来形容这一夜为增兵者胜。
离开广东潮、汕地区后在海上游弋去向不明的国民党胡琏12兵团,最终将登岛部队推向绝境。
事实上,离开潮、汕后,蒋介石就命令胡琏兵团增援金门。
编辑:李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