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8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国内 > 国内 > 正文
摘要 : 第192863号2解放军上将刘亚洲所著《金门战役检讨》。

金门战役65周年:老兵徐钦林半世纪的跌宕人生

  送别记者离开乡下小院时,老兵徐钦林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齐鲁网发 刘畅 摄)

  齐鲁网特派记者 张晓博 广饶台 李汉章 聂义山,发自山东广饶、台湾金门

  坐在老兵徐钦林对面三个小时的时间里,他做的最多的一个动作,就是不停的从右前胸的口袋里,掏出一本红色的《党员证》拿给记者看。

  84岁的徐钦林经历了传奇的人生。16岁参加革命,17岁入党,19岁随部队在金门战败,20岁拼死回到大陆,随后被开除党籍,22岁复原回乡务农,56岁恢复党籍……

  徐钦林的故事,要从一场对两岸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战斗说起。

  全军覆没的金门战斗

  65年前的1949年10月24日,厦门。新中国成立第24天深夜,欲一鼓作气拿下金门解放台湾的第三野战军十兵团派出三个团9000余人乘坐大小三百余艘木船,登陆金门。

  1949年10月28日,金门岛上的枪声逐渐平息。血战三昼夜后,以山东子弟为主的登岛部队,终因后援不济,弹尽粮绝,遭受重挫。

  金门岛登岛作战,是解放军成军以来遭遇的首次成建制全军覆没战绩,也成为许多人心中永远的痛。

  战后,毛泽东以中央军委的名义亲笔拟写了《严重注意攻击金门岛失利的教训》,警示各野战军前委,称此次损失为“解放战争以来之最大者”。

  尘封的历史超过了一个甲子。随着伤痕的修复,这段亲历者愈寡的历史,正慢慢走向前台。

  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张震在为1994年出版的《回顾金门登陆战》一书写的序言中,称赞登陆部队“表现出无所畏惧的英勇气概和视死如归的牺牲精神,他们的革命品格和光辉事迹,决不因为战斗的失利而受到抹煞”。

  登岛的28军将士,绝大多数来自鲁北平原上的老渤海区,即滨州、博兴、广饶、无棣、寿光等地。

  作为九千将士的故乡,齐鲁大地关于金门的找寻与纪念也在悄然展开:

  2011年,金门战斗纪念碑在位于长清区的山东福寿园山东老战士纪念广场落成,流落他乡的数千名参加金门登陆战斗的烈士英灵终于“返乡”。

  今天——2014年10月28日,金门战斗65周年之际——由民进中央、民进山东省委、山东省政协委员董方军共同发起成立的开明慈善基金会齐鲁专项基金委员会宣布成立——这只基金将专注于金门战役历史的抢救性挖掘、亲历者的救助以及相关遗骸安置纪念。

  历史走到这场战斗65周年之际,我们希望通过老兵徐钦林的故事,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时隔65年,再次提及金门岛上的三昼夜,84岁的徐钦林仍然痛心不已,但不为自己回到大陆的决定后悔,“我18岁(虚岁-编者注)入党,这个觉悟还是有的。”

  拼死回到大陆,再次见到自己的队伍,时年20岁的徐钦林放声大哭。

  之后,他被送到十兵团教导大队接受甄别审查,并被开除党籍。审查结束后,金门战役的重机枪班班长被分发到一支地方部队做战士。

  1952年,落寞的徐钦林提出复员申请。当年5月,当了7年兵的他回到了东营广饶县央上村,重新成为一名农民。

  回忆,就从山东省广饶县徐钦林家的小院里开启。

编辑:李晨

相关阅读

上一篇:皇家一号案今日开审 11人涉嫌组织卖淫活动
下一篇:被烧毁的青春 少女拒求爱遭毁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