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两周,预测到城市房价指数,这一切或许就要实现了。近日,国家统计局展示了“高大上”的统计应用成果,利用网络大数据,预测大中城市房价指数。
最近几年以来,统计局只发布房价指数变动情况数据,并没有公布每个城市具体的房价。各个房地产研究网站上公布的房价,数据不一,以8月份西安商品房新房房价为例,有的网站公布每平米价格7000多元,有的网站则是6500多元,价格相差近2000元。“究竟哪个房价数据比较准确?”市民高女士问。更为精确的房地产价格统计一直是政府希图攻克的难题。因为个人隐私、阴阳合同等问题存在,可能影响源头数据的真实性,而现有房地产领域“数出多门”的情况也增加了“数据打架”的概率。
大数据怎么预测房价
9月19日,国家统计局展示了可预测我国主要大中城市房价指数的大数据预测。“这种预测比官方数据发布的时间可整整提前两周,也是对官方统计数据有益的补充,真正把大数据打造成为政府统计数据来源的‘第二轨’!”国家统计局统计科研所董倩说。
“房地产预测目前还没有正式推出,预计将在10月上线。”提供大数据的商业网站产品经理张欣告诉华商报记者。张欣介绍说,“历史可以重演”这是大数据预测的基本原理。通过网民的海量搜索记录,可以预测出价格的走势。房地产的交易需要提前考察准备,例如,9月份陕西人搜索二手房的信息大量增加,根据以往数据积累的经验,可能预测出二手房交易将在10月比较活跃。房价预测电脑程序自动完成数据统计和生成趋势,人工建模后,数据装进去,经过数据推算结果就出来了。根据这家网站已经推出的旅游预测来看,基于移动定位的预测,和实际数据相比非常接近。
国家统计局西安调查队综合处处长刘青介绍说,每天网民在搜索大量房产相关信息,统计局筛选出同房地产价格有关的一系列关键词,研究这些关键词出现的金额时间频次等,汇聚起来就有了统计规律,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可以形成一个个预测模型,同以往实际发布的房产价格数据走势实施拟合并建立模型,最后就可以预测未来房价的变动指数。
大数据预测房价 西安目前没实施
大数据预测房价,正在研究探索阶段,目前并没有在西安实施。刘青表示,统计局公布的西安房价指数,是从西安市房管局网站上的房屋成交价格数据中计算出来的。不过,部分消费数据已经和网络有关系。现在,西安居民家庭网购数据,比如每月网购金额,吃穿住行等消费花费多少,这些数据每月登门入户采集,用来研究物价消费指数的变动趋势。利用网络大数据,做调查预测价格,是以后的发展趋势,这也是国家统计局的工作要求,刘青分析说,大数据的准确、高效,和传统统计方法的结合,这样的数据更贴近实际,也更有指导价值。等国家统计局和各大网站的合作确定后,地方调查队就可以用大数据预测房价了。
听了大数据预测房价,准备结婚买房的西安市民张先生表示,未来是啥样,谁也说不准吧,“我看不靠谱”。“两三年前西安房价5000元,今年7000元多了,不用预测,我就知道房价涨的太快了。”
刘青介绍,统计数据和老百姓的感觉不一致,经常打架,是比较普遍。 每个人的角度不一样, 即使用大数据统计出来的房价,也有人觉得不合理,和自己的感受不一样,这是不可避免的。老百姓的信息来源简单,比如一位市民在曲江买了每平方米一万多元的别墅,另一位市民在郊区买的房子可能每平方米只有5000多元,这样的价格完全没法比较,两个人对房价的感觉完全不一致。
大数据预测房价是一种进步
刘青称,而统计局对房价的计算有一套严格的制度要求,最重要的要求是同样的质量、档次、区位房子,要有可比性。比如,曲江的别墅不能和北郊的商品房比较房价,只能和同类别的房价比较。统计方法不一样,这就是老百姓的感受房价涨了,但统计结果可能还会下跌的原因。
不同楼盘的位置、品质等不一样的,即使同一楼盘,一房一价也是常见的。因此,简单提供全市楼盘的平均价格是不科学的。某些房地产商为了炒作抬高房价,故意向社会提供虚高的均价。某些商业化运作的房地产网站发布的房价,由于和部分房地产商有合作,因此,数据来源、调查范围等并不一定能全面反映西安楼市的价格。
“无论怎样,利用大数据都是一种进步。” 著名情报风险管理专家、北京大学舆情管理与产业情报联合实验室执行主任陈晓峰表示,小数据时代的统计数据,由于数据不准确,加之是“因果性思维”,结论不准确是正常的,老百姓不信任也是正常的。大数据时代是海量数据和相关性思维,如果数据搜集、挖掘、分析得当,相对还是准确一些。通过大数据预测房价,有一定的意义,但是准确性不太大,可靠程度不高,因为影响房地产的因素很多很复杂,并不是表象的数据所能够说明问题的。(记者 刘百稳)
编辑:华商报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