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世界经济依然危机重重,国内房地产市场迎来史上最严厉调控,又恰逢中国资本市场20年……“华山论剑”继续为古城民众上演一场年度经济大戏。当年9月,第三届“华山论剑”如期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前副委员长、著名经济学家成思危;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欧元之父”罗伯特·蒙代尔等国内外经济学者齐聚西安,为迷雾重重的国内外经济指点迷津。
时隔四年之后,华丽乐章再度奏起。
2014年,中国政治经济生活进入了转型的关键时期,在新经济不断冲击下,传统的社会经济生活模式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开始影响越来越多的普通人,房价走势将去向何处?手里的闲钱该放在余额宝还是存银行?股票到底还能不能炒?被黄金套牢了的“中国大妈”如何解套?……
而自上世纪末开始,一路高歌猛进的中国经济步入了调整期,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如何演绎?
面对所有这些问号,2014“华山论剑”强势归来。
2008
金融海啸之际“十教授”剑指经济迷雾
2008年金秋,“华山论剑”可以说是于经济危难之中呼之欲出。遥想当年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公司宣布破产,次贷危机迅速演变成一场来势凶猛的金融海啸。紧接着,全球经济危机肆虐,国内A股暴跌……危急时候,华商报发起,并和西部证券等共同举办“华山论剑”高端论坛。
“华山论剑”切合当时之需,以“全球金融危机与中国资本市场高峰论坛”为主题,遍发英雄帖,邀请中国证监会前主席周道炯及经济学界郎咸平、刘纪鹏、叶檀、胡润等500多位嘉宾与会,就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谋略展开探讨,高手云集谋救市方略。
在“论剑”当中,郎咸平判定金融危机的本质“就是美国的三聚氰胺事件”,而刘纪鹏给A股开出“大非自锁,小非分解”的方子,周道炯则为人们提振信心,称“拉动股市,还有20万亿潜力”,各方声音掷地有声,迄今仍让人三思回味。而“论剑”之后,更是取得了阶段性救市成果,比如与会的刘纪鹏、吕随启等“十教授上书国务院”,提出“扩大内需应把提振股市作为切入点”,也直接导致政策层面出台了一系列的“救市”政策,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经济的走势。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今年以来,受经济周期调整,以及中长期增长阶段转换共同影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很大。虽然结构调整和改革措施初见成效,企业利润、财政收入等效益性指标有所好转,但究竟如何促进经济向“新常态”平稳过渡,成为各界最大疑问。
特别是近几年以来,新技术、新经济不断冲刷和解构着传统社会的经济发展模式,多数传统行业的生态均受到影响甚至颠覆,新的行业不断涌现。在时代新旧更迭之际,也不断涌现出新的问题和挑战。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房价究竟何去何从?股市是否真正走牛?在“新常态”经济下,经济个体如何决策?这都希冀在本届“华山论剑”上找寻到答案。
2009
经济复苏悬念迭起 “美日中”三方思维大碰撞
2009年金秋,距离首次“华山论剑”一周年之际,全球经济在遭受了整整一年的风暴洗礼后,A股市场一直在3000点一带迟滞不前。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世界各国积极推动经济发展走出低谷,我国则是推出4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经济复苏成为当时全球最大的期盼。相比2008年,全球经济出现复苏态势,中国经济更是在刺激政策之下获逆势上扬,这也证实了首届“华山论剑”的价值。2009年,也被称为“经济复苏年”。
但也就在当年,美国席梦思的破产又使得市场出现新的担忧,金融危机第二波即将到来的说法不胫而走。就在经济复苏悬念迭起之时,“华山论剑暨全球经济复苏与中国资本市场高峰论坛”风云再起!
在当年10月23日-24日,国际投资大师吉姆·罗杰斯、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刘纪鹏、著名经济学家金岩石、复旦大学谢百三教授、知名市场评论人士皮海洲等名家大腕,齐聚西安和华山之巅,畅谈全球经济大势,纵览中国资本市场。与此同时,罗杰斯、日本中国经济学会副会长牧野文夫和国内教授刘纪鹏等上演的“美、日、中”三方思维大碰撞,成了当年论剑最大亮点。罗杰斯更是借女儿谈全球经济,说“中国再次崛起,是21世纪最重要的事”。
时至今日,世界经济的发展主要有两股力量,即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及以中国等“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总体来看,未来十年内,如果没有重大技术革新,世界经济或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整个贸易分工格局仍然是发达国家主导品牌、技术、营销,发展中国家主导制造加工。
编辑:白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