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能源产业应走向“高端化”
陕西经济发展的一个明显特征是分为陕北、关中、陕南三大区域。在“新常态”下,这三大区域又该如何发力?
薛健认为,在新的历史阶段,三大区域要着重推进“三个发展”:速度、质量、效益相结合,投资、消费、出口协同拉动的内生型发展;知识型劳动和较高附加值为主的技术型发展;资源有效利用,环境更好保护的集约型发展。
“全省几十万科技人才,大部分都集中在关中,这么多优势条件,关中应好好利用。”薛健说,关中要创新发展,要充分发挥科教文化优势,以改革创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对于陕北来说,之前主要依靠资源的发展模式显然已难以为继。陕北要发展,必然要转型,能源产业要向高端化发展。而陕南要继续坚持走循环经济的路子,特别是在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南水北调工程中线通水后,更要实施这一战略。以特色支柱产业为主攻方向,在现代中药、绿色食品、旅游、水电资源开发以及矿产资源利用等方面取得突破。
>>打破国有资本垄断 扩大民营资本投资范围
李富有认为,陕西经济要发展,打破部分行业国有资本垄断,扩大民营资本的投资范围势在必行。例如,近期陕西首批39个项目向社会资本开放的消息披露,涉及交通、水利、信息基础设施和天然气开发、新能源开发、文化产业共6个领域的项目清单日前正式公布,旨在促进陕西省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张晓光也认为,应鼓励民营资本发展,引导企业和其他社会投资主体,全力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确保经济增长的速度和效益。张晓光还提出,我省应加快工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叫响“陕西制造”。加大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力度,特别是要推进煤炭、能源、汽车等支柱产业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不断推进传统产业向精细化、高端化、智能化发展。要按照创新驱动要求,支持构建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华商报记者刘雪涛 刘百稳
编辑:秦一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