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码机上刷卡 用户积分被“吞掉”
对于“刷卡一族”而言,大额消费刷信用卡已经成为习惯。在很多人的观念里,刷了卡就能获得积分,但事实上并非如此。
前不久,西安市民郭女士在建材市场购买了价值两万多元的家居用品。收到对账单后,她发现这笔消费根本没有获得积分,“问了银行才知道,这笔消费在系统内显示的是批发类代码。按照相关规定,无法获得积分。”她说,银行客服还提醒她,之前多笔餐饮消费也未能拿到积分,很有可能遇到了POS机套码。
无独有偶。市民张勇法在银行办了信用卡,平时都按时还款,有一次急用要申请临时额度却被系统驳回了。银行解释说,系统认定他的卡有套现嫌疑,原因是消费账单中有几笔比较特殊,比如某建材公司、某信息科技公司之类的,经常每个月出现好几次,金额从几百到几千元不等。张先生看了账单以后才发现,这些消费场所自己从来没有去过。
业内人士告诉华商播报记者,POS机套码给持卡人带来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点:引发银行风控系统预警,容易被误认为套现;很可能会导致被封卡;降低信用卡额度;提升额度比较难……而上面提到的消费后不能积分也是其中一种。
而对于商户来说,使用套码机一旦被银联追查到,轻则封机,冻结商户资金,重则追查清缴所欠费率。今年3月和9月,央行两次下发通报,处罚部分违规的第三方支付机构,要求其停止发展新商户,并对所有现有商户和受理的POS机按规定全面清理。今年上半年,多达46万家POS机商户违规,接近所有活动商户的6%;全国实施约束商户约19.7万户,约束金额高达3.56亿元,对商户过去半年内所有违规交易的差价进行追偿,并补偿给发卡行。
商户“等于把自己的钱装进别人口袋”
在轻工市场做批发生意的肖先生,9月7日用POS机收款近万元,本应在9月9日到账,可是过了两天却没有到账,肖先生心急如焚,找到给他办理POS机的业务员协调后,延后两天在9月11日下午到账,肖先生悬着的一颗心才落地。
科技路上的一家POS 代理商刘经理告诉华商报记者,行业里常见的“以大套小”,就是说商户办理的低费率POS机,虽然可以省下手续费,但刷卡后资金要“绕个弯”,没有直接走银联系统,而是首先转到个人或某个商超公司的“后台”账户上,等资金量足够时,再由个人或公司把资金转给商户。
上述廖经理也表示,现在市场上有大量的小品牌或不知名的“贴牌”POS机,通过关系找到没有支付牌照的第三方支付公司、网络公司或银行“购买”一个资金结算通道,刷卡后的资金直接转到个人或小公司账户。这些个人或小公司要赚钱手续费的差价,如果平台系统崩溃或资金较少,都会延迟一两天到账,甚至有携款逃跑的现象。
中国银联陕西分公司工作人员分析,正规的POS机,刷卡后资金经银行和银联系统,直接打进商户账户,会在刷卡后第二个工作日到账。资金延后多日到账的POS机,多没有支付牌照的POS机,俗称“二清机”,使用这样的POS机,到账时间、金额不稳定,资金没有任何安全保障。
省公安厅经侦总队侦查一队队长沈鸿表示,商户使用“二清机”资金很不安全,刚开始刷卡隔天到账,后来隔上三五天到账,慢慢地时间间隔越来越长,最后积累一笔大的资金,过些后天这些钱就可能消失得无影无踪。因为商户的营业款都在这些POS机安装公司的账户上,等于把自己的钱装进了别人的口袋,账户被人控制。
免费升级POS机 实为“偷”客户
此外,一些非法的POS机安装公司还通过切机抢夺客户资源。“满大街都是专业安装POS机的,愿意使用的商户资源基本上开发得差不多了,有的商户甚至安装了好几家机构的POS机。”李岳文称,为了快速抢占市场,个别第三方支付公司的代理商使出了歪招,“切机”就是其中之一。
所谓“切机”,类似手机的“刷机”,一般以免费降低费率为诱饵,劝说商户升级POS机程序,然后偷偷卸载或者破坏竞争对手的原有程序,换上自家的软件,几分钟就使之变成自己的客户。从外观上看,POS机没有任何变化,但其实已经换了资金清分路径,收取手续费的公司平台也换了,商户对这种“升级”往往蒙在鼓里,一无所知。
近期,央行关停了部分违规违法的POS机支付公司,这些公司的业务人员就告诉商户要升级POS机,这样就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把POS机的后台从甲公司转移到乙公司。从表面看,POS机似乎没有任何变化,但业务员更换了POS机内部的软件和代码,这样商户名称或代码就变成其他公司的了。代理商同时销售多种不同厂家的POS机,当其中某一个POS机被监管机构查处停用后,经销商就会把商户的信息切换到另一个平台的POS机,把商户卖给另外一家POS机公司,而商户对此完全不知情。
沈鸿表示,这些非法或违规的POS机安装公司,以升级为由切机,对商户的POS机加装了侧漏器,消费者或商户刷卡后,后台公司就能够轻而易举地盗取卡号和密码。(记者 刘百稳)
编辑:华商报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