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8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陕西 > 综合新闻 > 正文
摘要 : 2012年11月6日,铜川市青年路小学四年级三班,学生们用平板电脑上课华商报记者邓小卫摄昨日,陕西省基础教育信息化暨网络安全会议召开。

\

  2012年11月6日,铜川市青年路小学四年级三班,学生们用平板电脑上课 华商报记者 邓小卫 摄

  昨日,陕西省基础教育信息化暨网络安全会议召开。我省将建“人人通平台”,2020年,中小学接入宽带互联网比例达到100%,网络通达到教室、实验室、办公室等,师生在校园内可方便地接入互联网。

  课堂

  老师“一点”,课程教材全出来

  昨日上午,在信息化教学展示区,华商报记者看到了各个运营商展示其班班通平台。在一台电子互动板上,演示人员用手中的电容笔拖动展示板上的课件,可以看到选择教材一栏中有各个年级各个科目的教材,选择其中一本,即可开始教学。随意点击任何一个字词,出现读音、释意和书写步骤。

  “学生的课后作业也将通过客户端上传后直接由系统评卷并给出正确答案,还能直接通过客户端发消息咨询老师。和一般的网络学习不同的是,这都是建立在实名制的基础上,同学、家长和老师可以互发消息。”演示人员介绍,“这对传统教学来说,是革命性的,只要教室里有设备,就可以教学,学生的作业和老师的批示,都通过电子化来传达,绿色环保又能提高学习效率。”

  学生

  遇到问题,上网搜索快过找老师

  对于出生在网络时代的“00后”中小学生来说,“触网学习”早已不是一件新鲜事,几乎每个城市孩子都有各式各样品牌繁多的学习终端。

  五年级学生王美懿有一台智能手机和一台学习点读机,她说同学都有平板电脑或是点读机,点读机主要用来学习英语,点读机中语文和数学的课程比较少。而智能手机主要用来接收老师的课程短信,以及和家人保持联络,“学校每间教室都有多媒体设备,老师几乎每节课都会用电脑来播放课件,在讲解时用粉笔在黑板上书写。如果学校将来要用智能手机写作业,就更方便了。”

  而在西安城西一所高中就读的小林,更期待学校能够覆盖无线网络,小林是学校机器人俱乐部成员,学习之余还要参加机器人的编程和设计,小林说,“我们这一代本来就是在网络时代出生的,生活和学习的每个方面都离不开互联网,遇到问题,我们最先找的可能不是老师,而是搜索引擎,可以提供更丰富的答案”。

编辑:秦一乔

相关阅读

上一篇:公报解读:赋予设区市地方立法权 利于公民参与立法
下一篇:“华山论剑”受关注 市民想问问凉皮为啥越吃越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