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8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陕西 > 综合新闻 > 正文
摘要 : 一个吃商品粮的梦想,将张夏的未来定格在了乡镇,如今他10岁的儿子,又开始了像他一样的奋斗历程,只不过这次不是户口,而是城市。

   

  张全生:期待“市民待遇”

  在改革开放以后的社会转轨时期,进城的打工者大批涌入了产业工人的队伍之中,成为产业工人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陕西省二季度农村外出人员已达到506万,近七成劳动力二季度末选择在省内务工。虽然工作生活在城市之中,但他们的户籍身份仍然是农民,在现有的户籍管理体制中举步维艰,成为城镇生活中的边缘群体,过着候鸟式的生活。

  由于身份的限制,打工者主要集中在技术含量低、劳动强度大的“苦、脏、累、险”行业,他们工作条件苦,收入水平低,居住环境差,未被纳入城市社会保障体系,很难享受到正常城镇职工的社会保障。他们为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他们却游离在城市和农村的边缘,得不到基本的身份认同,长期以来被无情地拒之社会保障的大门之外。

  “如果我是非农业户口,情况是不是就能好一些,最起码我能享受到一些社会保障和福利。可是现在我什么都做不了,事情暂时只能这样被拖着。”张全生感叹道。

  张全生,西安市周至县某乡镇居民。2014年1月8日,张全生因在周至县城某工地打工时出事故,小腿部伤残断裂,被西北大学司法鉴定中心鉴定为“六级伤残”。“当时事故刚发生,工地负责人将我送到周至县医院进行治疗,但因为伤势特别严重,只在县医院进行了简单包扎就被立刻送往西安红会医院,最后工地再无人过问,我现在连工地的负责人都找不到了。”张全生告诉记者。

  据悉,住院期间,工地负责人支付了4.5万元医疗费。其后,张全生三次前往西安红会医院进行复查又花费4000余元,后向用人单位索取工伤赔偿,工地负责人却以“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为由拒绝。

  “事发后,我第一次去找工地负责人寻求赔偿,负责人说告诉他一个赔偿额就可以进行赔偿。第二次工地法人不仅不能按照工伤赔偿,还将赔偿数额一降再降,后来就互相推脱责任。到现在负责人电话打不通,人找不到。大半年过去了,我的腿还没有恢复,现在只能在家呆着养伤。”张全生无奈地说。

  目前,和张全生一样的打工者迫切希望得到公平的待遇:“作为一家的顶梁柱现在成了六级伤残,以后的生活该咋办呀!我在想,如果我们是非农业户口,就不是现在这样了。比如,如果我要申请低保,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也在保障水平上会有很大的差距。”(记者 康传义 实习生 李岛)

编辑:程培虎

相关阅读

上一篇:中央定点扶贫陕西借力发力 决不让贫困代代相传
下一篇:陕西省国土厅副厅长李强赴受灾地途中遇车祸重伤